“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谓心到”的一整首诗

如题所述

全诗内容如下: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诗文的意思如下:大致上读书首先需要熟读文章,让书本上的话都仿佛出自我自己的口,然后加以思考精炼,让文章的意思也仿佛都是出自我内心所想,这样才能有所得。至于对文章有疑惑的地方,众人各执一词,我需要静下心来细细思考,不能随意取舍断定。

先把其中的一个解释单独提炼出来,顺着作者写作的思路去想,验证其前后上下的贯通性,那些没有明显意思和道理的言论,自然就屈服了。

其它那些执有一定道理的想法,用大家的言论互相反驳,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放慢点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古人说:“一本书读的次数多了,书想表达的意思自然而然就会明白。”我曾经说过:读书讲究“三到”,也就是读书时用眼睛认真看,要用嘴巴去诵读。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扩展资料

该诗出自宋代朱熹的《训学斋规》,它教会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读书,怎样才能弄懂书中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朱熹主张读书要循序渐进,有一定的方法,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即量力性原则。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朱熹的教育思想对后面的朝代影响颇大,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曾长期在福建崇安武夷山“寒泉精舍”、“武夷精舍”授徒讲学,后由崇安迁居建阳考亭,建“竹林精舍”,聚徒讲学。主持修复白鹿洞书院,并亲自拟定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主持修复岳麓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训学斋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2

《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出处:本词出自南宋时期朱熹写的《训学斋规》。

2、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意境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3、背景: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徐州府萧县,南宋时朱氏家族移居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04
上课干嘛呢?没听老师讲课么?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