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诗赠父亲》的原文

如题所述

原文: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出自毛泽东的《七绝·改诗赠父亲》

译文:

孩儿立下大志向辞亲远游告别家乡,游学四方砥砺磨练,如果不能成就功名,发誓不肯回家的。

若人一死,掩埋尸骨,更不必定要家乡这片土地,看人间何处没有青山供我长眠?

扩展资料:

1、写作背景

1912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毛泽东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到新式学校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继续求学。毛泽东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答应他的要求。

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这首《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

2、毛泽东的伟大成就及评价

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绝·改诗赠父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6

《七绝·改诗赠父亲》近代 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译文:孩儿立下志向要走出家乡,发誓不取得成就不回来。死后埋葬尸体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的青山,又何必非得埋葬在故土。

《七绝·改诗赠父亲》是毛泽东的一首七绝,表达了他远大的志向,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厚感情。1910年秋天作此诗,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这首诗最初原型出自宋朝月性之手,毛泽东等中国后人改写用过。黄治峰改写此诗流传较广,当时鼓励不少志士投身革命,后被肖三编入《革命烈士诗抄》。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不成死不还。埋骨何期,人间到处有青山。——宋·月性(和尚)·《题壁诗》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埋骨何期坟基地,人问到处有青山。——西乡隆盛同时代的日本和尚释月性 27岁离开家乡时写的,诗名《题壁》。
黄治峰改写的诗是这样的:“男儿立志出乡关,报答国家哪肯还。埋骨岂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

“青山”一词是引自“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