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故事(人物篇)——胡希恕

如题所述

胡希恕(1898~1984),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被誉为中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胡希恕青年时拜王祥徵为师学习中医,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1931年在北京个体行医,与陈慎吾、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传播中医学术。195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1958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附属东直门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等职。胡希恕一生勤于临床,并一直在临床、教学一线,其学术成就包括明确指出经方医学采用的是六经八纲辨证体系,与《黄帝内经》的脏腑经络辨证体系不同;揭示了辨证论治的实质,基于患病机体的一般规律反应,强调整体性和通治方法;临床注重方证,揭示半表半里实质,提出“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等学术思想。其临床疗效突出,学术传人冯世纶教授整理了胡希恕的部分学术思想,出版多部书籍。

胡希恕从医经历丰富,早年在沈阳就读于奉天省立第一中学,上中学时喜爱踢足球,国文老师王祥徵看中其才华,劝其学医。王祥徵为清末国子监举人培养出的进士,通过多次劝诱,终使胡希恕等人拜于门下。王祥徵讲《伤寒论》脱离脏腑,主张结合近代科学,继承并弘扬,推崇唐容川、陈修园等学术观点。胡希恕学得最好,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胡希恕在大学毕业后,曾在多所学校任教,后因日本侵略中国,拒绝为日本人服务,逃到北京悬壶行医。解放初期,与陈慎吾、谢海洲老中医共同办学,传授中医学术。胡希恕教授《伤寒论》时,不用脏腑理论,通过对《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原文的研究,提出《伤寒论》六经非《内经》经络概念,而是来自八纲的独特概念。胡希恕个人办学,直至1956年北京中医学院成立,培养学员近干人,填补了中医教育的空白。胡希恕晚年仍孜孜不倦于教学、讲座,指导留学生考察团,其经方研究成就,整理成《经方传真》等书出版。

胡希恕一生研究仲景学说,有独特的见解,成就瞩目。其六十年代报告《伤寒的六经论治与八纲的关系》得到《人民日报》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历代医家缺乏论述的难题。日本中医界称赞胡希恕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胡希恕年谱显示,其一生经历丰富,从1898年出生,到1984年逝世,留下宝贵的研究成果和教学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中医文化故事(人物篇)——胡希恕
胡希恕(1898~1984),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被誉为中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胡希恕青年时拜王祥徵为师学习中医,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1931年在北京个体行医,与陈慎吾、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传播中医...

医学界伟人故事
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完成了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结束了野蛮时代,中华民族开始步入文明,黄帝联合炎帝,战胜蚩尤,统一中原部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黄帝时代的制衣冠、造舟车、营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算数、发明指南车,为中华古国的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他被后世认为是...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