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强项令(范晔)的翻译和原文

如题所述

强项令

范晔

原文: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无复敢犯者。

翻译:

董宣,字少平,是陈留郡圉县人。后来特征召他担任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们无法逮捕到。等到公主出门的时候,而这个家奴陪乘在公主的车子旁边。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见到公主的乘车走过,就勒住车马,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地列举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就把他杀了。公主立即回宫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极为愤怒,召见董宣,要用竹板子打他。董宣叩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你想说什么话?”董宣说:“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良民,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臣下我不需要用竹板子打,请让我自杀。”就用头往柱子上撞,血流满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拉住董宣,叫他给公主叩头认错,董宣就是不肯,硬使董宣叩头,董宣两只手撑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公主对光武帝说:“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官吏们不敢到他家去搜查。现在做了皇帝,威严竟然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做老百姓不一样。”于是就下命令:“硬脖子县令出去!”赏赐他钱三十万。董宣把钱全部分给了手下官吏。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京城里再也没有人敢犯法了。

详细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东汉洛阳令董宣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故事。董宣在面对湖阳公主的家奴杀人藏匿的情况下,坚决依法处理,即使面对公主和皇帝的责难也毫不退缩。他的“强项”精神,即坚守原则、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背景分析:

文章背景设置在东汉时期,一个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时代,官员们普遍重视礼法和道德。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时代,权力和地位的差异也使得一些人可以依仗权势为非作歹。董宣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人物分析:

董宣是文章的主人公,他的人物形象鲜明。他坚守法律,不畏强权,即使是面对皇帝和公主的压力也毫不退缩。他的这种精神,体现了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同时,湖阳公主和皇帝的形象也在文章中得到了描绘。他们虽然地位高贵,但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却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湖阳公主试图利用自己的地位逃避法律制裁,而皇帝则在最初表现出愤怒,但最终却理解了董宣的立场,展现了一种宽容和智慧。

主题思想:

文章的主题思想是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公正性。在董宣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畏强权、坚守法律的官员形象。他的行为,不仅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公正性,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高尚的榜样。同时,文章也通过皇帝和公主的态度变化,表达了对于公正和法治的追求和认同。

总结:

《强项令》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和鲜明人物形象的记叙文。它通过讲述董宣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畏强权、坚守法律的官员形象。同时,文章也通过皇帝和公主的态度变化,表达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