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潘安是不是在五十岁时再娶或者纳妾了?

刚刚和朋友讨论这个问题,我查过很多资料均无记载,《答挚虞新婚箴》是在他和杨氏新婚时写的,所以“女无二归,男有再聘”一句不能说明他再娶,顶多只能说明有这个思想;朋友说是潘安朋友在他纳妾时写的贺词,因为历史的真相经过一再加工,所以知道的人很少,没有大范围流传。特此来问那首贺诗是什么?
(我已经做好心碎的准备了)

据《晋书·潘岳传》记载:
公元296年 五十岁 “征补博士, 未召, 以母疾辄去官免。⋯⋯既仕宦不达, 乃作《闲居赋》。”
公元297年 五十一岁 “⋯⋯寻为著作郎。”
公元298年 五十二岁 “⋯⋯转散骑侍郎。” 妻杨氏卒于洛阳德宫里, 作《哀永逝文》。
公元299年 五十三岁 作《悼亡诗》悼念杨氏。
公元300年 五十四岁 八月, 潘岳被诛, 夷三族。

古人纳妾本为世俗寻常事,不论有无不会入传;但续弦再娶必会提及。
从潘岳年谱观之,五十岁后,先是母疾免官,接着丧妻悼亡,加上仕途生变,旋即被诛夷族。
从丧妻到被诛,短短二年,怕是无暇断弦再续之闲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26
网上能搜索到的挚虞《新婚箴》只有一版,原文如下:
“今在哲文,遭家不造,结发之丽,不同偕老。既纳新配,内芬外藻,厚味腊毒,大命将夭。色不可耽,命不可轻,君子是惮,敢告后生。”
潘岳的回书:
“答挚虞新婚箴:先王制礼,随时为正,俯从企及,岂乖物性。女无二归,男有再聘。女实存色,男实存德。在居正色,色在不惑。新旧兼弘,义申理得。然性情之际,诚难处心,君子过虑,爰献明箴,防微测显,文丽旨深,敬纳嘉诲,敢酬德音。”

所以还不能盖棺定论罢?潘岳的人品并不算好,详见此贴
(粘贴部分内容)

“时至49年后一段时间,一批学者依然痛斥潘岳人格与文格的不一致。他们同样指责潘岳的矫情失真。钱钟书《管锥编》“观文章《闲居赋》之鸣高,可以说识见岳三两面之心,走俗状而复鸣高情”。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则说“潘岳行事卑污,而《闲居赋》俨然高士”。台湾叶庆炳先生更直呼潘岳为小人:“潘岳之流在作品中作违心之论,为自己制造正面的假象,适足以证明是辈的虚假,是典型的小人。”受这种由人及文,恨屋及乌般的文学批评方式影响,建政后编写的几种文学史对潘岳的评价都很低。游国恩、王起《中国文学史》是这样评价的:“潘岳和陆机齐名,也是当时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与陆机一样缺乏深厚的内容,其艺术表现的特点之一是词采华艳”。79年中科院研究所版的文学史则说:“潘岳集中一般的诗都是平衍少味的,只有少数以言情见长的篇什”。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潘岳性躁品劣,以容貌骄人,与石崇、欧阳建等追随贾谧左右,为他讲《汉书》,并向他跪拜请安,下流已极。他们是士族地主文人的代表,当然写不出好诗来的,如果说有什么特色的话,那只是文辞藻丽而已”。 【文品不等于人/品(以上也验证了这一点)所以,我并不认为潘岳在诗中一片哀婉之意,并能说明他对亡妻一心一意,不纳新人,悼亡诗写的好的人很多,元稹、纳兰、苏轼无一不是才华横溢,对亡妻情深意重,哪个不曾再娶妻纳妾?何况,魏晋风度中就有追求声色的一部分。】

罗宗强先生《魏晋南北朝思想史》根据挚虞《新婚箴》和潘岳《答挚虞新婚箴》,认为岳在写《悼亡诗》不久后又续弦了,从而得出“潘岳是一位极重感情的人,但并不是位情操高尚的人……对妻的感情,乃是一种强烈的男女之爱而不是一种有着道德准则制约的专一的爱”。值得注意的是:对岳续弦之事史料一无记载,而且在潘岳现存的作品中也从没有提到这位夫人,我们知道的只有杨氏和安仁曾因她而为文学史留下了七首精彩的作品。 【潘岳在当时不过是一个乱臣贼子,以美色出众而成为活在民间故事里的佳话,会有多少人给他著书立传?传奇能历代流传也是经过加工的故事,大家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给故事本身添油加醋,哪管是不是悖离实情,比如梁祝】

关于我粘贴的那首挚虞的《新婚箴》, 《艺文类聚》里有。
(《艺文类聚》是现存较早、较完整的汉民族大型类书,唐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给事中欧阳询主编,其他参与人员还有秘书丞令令狐德棻、侍中陈叔达、太子詹事裴矩、詹事府主簿赵弘智、齐王府文学袁朗等十余人。——来自百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