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的译文和中心思想。谢谢!

如题所述

郑人买履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中文名: 郑人买履
类型: 成语/寓言
结构: 四字成语
年代: 春秋
国家: 郑国

目录

◈基本信息
☞译文
注释
☞通假字
☞注意字词
☞寓意:
♧主题
近义词
反义词
评点
阅读练习◈基本信息
☞译文
注释
☞通假字
☞注意字词
☞寓意:
♧主题
近义词
反义词评点阅读练习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郑人买履:《成语词典》谓出《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按:词典学家王光汉先生《词典问题研究—成语溯源规范浅议》指出:文中既无郑人,又无买履,何以成“源”?此语当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编辑本段☞译文
  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后,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编辑本段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者:......的人。(定语后置) 欲:想。   ⓑ先:首先。   ⓒ度(duó):量长短。   ⓓ而:然后。   ⓔ置:放,搁在。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至:到。   ⓙ之:到......去。   ⓚ操:拿,携带。   ⓛ已:已经。   ⓜ得:得到;拿到。   ⓝ履:鞋。   ⓞ乃:才。   ⓟ持:拿。   ⓠ度(dù):量好的尺码。   ⓡ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市:集市,市场。   ⓣ罢:散,结束,停止。   ⓤ遂:于是。   ⓥ曰:对......说。   ⓦ宁(nìng):宁可。   ⓧ无:不。   ⓨ自信:相信自己。   ⓩ且:想。
编辑本段☞通假字
  1、“置之其坐”中的“坐”同“座”,指座位。 为放在其凳子上。   2、“反归取之。及反”中的“反”同“返”,指返回。为返回去取尺码。
编辑本段☞注意字词
  【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   【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宁:nìng 鼻音, 第四声
编辑本段☞寓意:
  讽刺了那种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编辑本段♧主题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实际,不要墨守成规。   ▶词语解释   【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切实际,死板恪守的人。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语 法主谓式句型用作定语、状语,是含贬义成语。
编辑本段近义词
  生搬硬套 死搬教条 刻舟求剑 墨守成规 冥顽不灵 守株待兔
编辑本段反义词
  见机行事 随机应变 急中生智
编辑本段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也许是不会有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有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编辑本段阅读练习
  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战国人。   2、给下列字注音。   ①履( lǚ ) ②宁( nìng )   3、解释字词。   (1)履(鞋 ) (2)操(携带)   (3)宁( 宁可) (4)罢( 散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等到返回市场,市场已经结束。于是就没买到鞋。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③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先自己量好了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做事不能死守教条,要学会变通。   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安常履顺 跋履山川   7、通假字   坐:座,座位   反:返,返回   8.这则小短文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讽刺了那种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扩展阅读:
1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488887.html
开放分类:
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文言文

我来完善 “郑人买履”相关词条:
涸辙之鲋见机行事不识自家买椟还珠郑人逃暑郑人爱鱼滥竽充数杯弓蛇影掩耳盗铃闻鸡起舞
涸辙之鲋 见机行事 不识自家 买椟还珠 郑人逃暑 郑人爱鱼 滥竽充数 杯弓蛇影 掩耳盗铃 闻鸡起舞 卸磨杀驴 弄巧成拙 惟妙惟肖 毫不气馁 仁心仁术 杨朱 桃红柳绿 刻舟求剑 为学

刻舟求剑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目录

成语资料
文章概况导读
原文
译文
注释
作者
成语故事
典故寓意
成语应用成语资料
文章概况 导读
原文
译文
注释
作者
成语故事
典故寓意
成语应用
展开 编辑本段成语资料
  【汉语文字】刻舟求 刻舟求剑 漫画
剑   【汉语读音】kè zhōu qiú jiàn   【成语繁体】 刻舟求剑   【成语简拼】 kzqj   【日语注音】 ㄎㄜˋ ㄓㄡ ㄑㄧㄡˊ ㄐㄧㄢˋ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产生年代】 春秋战国    【成语正音】 刻,不能读作“kē”;剑,不能读作“jiǎn”。   【成语辨形】 剑,不能写作“箭”。   【词语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辨析】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侥幸得到意外收获。   【词语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引婴投江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英语翻译】 ridiculous stupidity   【日语翻译】 情势(じょうせい)の変化も知らず,古いしきたりに拘(こたわ)ること   【成语谜语】 在船上作记号   【成语词性】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刻舟求剑 漫画

编辑本段文章概况
导读
  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原文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 刻舟求剑 漫画
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楚国有一个坐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不小心从船上落入江中。他急在船上用刀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之后,这个人从他用刀刻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而剑却没有走,像这样去寻找宝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立刻,急忙,马上。   4.契--刻。   5.是--指示代词,这里。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 刻舟求剑 漫画
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契:用刀刻。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止:动词,停止。   18.行:走(这里指行驶)。   19.亦:也。
作者
  秦相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目录学家和经学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为秦始皇所杀。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这则寓言被收入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的寓言二则。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十八课的《吕氏春秋》二则其中一则
编辑本段成语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哈! 刻舟求剑

编辑本段典故寓意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英文翻译   Disregard the changing circumstances.
编辑本段成语应用
  2.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我们也应该积极进取,放大眼光,否则就是刻舟求剑,得不到收获.    3.新的挑战,新的机会,一定要改变思想,尽快适应环境,刻舟求剑的想法一定要淘汰.
扩展阅读:
1
刻舟求剑flash成语故事http://www.dadouding.com/erge/1/e759.html
2
http://baike.baidu.com/view/33018.htm
3
上海市六年级二期课改语文书 第28课《《吕氏春秋》两则》(第二篇)
4
《走进文言文》六年级P110

“刻舟求剑”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to cut a mark on the side of one's boat to indicate the place where one's sword has dropped into the river; to take measures without regard to changes in circumstances; to be stubbornly unimaginative
我来完善 “刻舟求剑”相关词条:
守株待兔郑人买履
守株待兔 郑人买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翻译:
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后,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切实际,死板恪守的人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国有一个坐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不小心从船上落入江中。他急在船上用刀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之后,这个人从他用刀刻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而剑却没有走,像这样去寻找宝剑,不是很糊涂吗?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7-15
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翻译:
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后,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者:......的人。(定语后置) 欲:想。   ⓑ先:首先。   ⓒ度(duó):量长短。   ⓓ而:然后。   ⓔ置:放,搁在。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至:到。   ⓙ之:到......去。   ⓚ操:拿,携带。   ⓛ已:已经。   ⓜ得:得到;拿到。   ⓝ履:鞋。   ⓞ乃:才。   ⓟ持:拿。   ⓠ度(dù):量好的尺码。   ⓡ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市:集市,市场。   ⓣ罢:散,结束,停止。   ⓤ遂:于是。   ⓥ曰:对......说。   ⓦ宁(nìng):宁可。   ⓧ无:不。   ⓨ自信:相信自己。   ⓩ且:想。
中心思想: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实际,不要墨守成规。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 刻舟求剑 漫画
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国有一个坐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不小心从船上落入江中。他急在船上用刀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之后,这个人从他用刀刻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而剑却没有走,像这样去寻找宝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立刻,急忙,马上。   4.契--刻。   5.是--指示代词,这里。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 刻舟求剑 漫画
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契:用刀刻。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止:动词,停止。   18.行:走(这里指行驶)。   19.亦:也。
中心思想: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