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光彩人生

偶是小学生,简单点,字 号;什么的光彩时间都打上去

三国志有云:孔明之才以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胜于将略。
此话出于陈寿的中肯评价,在下认为实有道理,正所谓人无完人。
一、治戎为长,讲的是其内外政,高于他人,见解独到。
“外连东吴,内平南越”,其始终站在其隆中对的政治观点上,加以推行的治政长略。使邓芝修复因荆州争夺与东吴的外交裂痕。对南中少数民族采讷马谡的攻心为上的策略,以其自治缓解民族间的矛盾,可谓手段高明。反观魏与蜀均对异民族实行军事镇压的手段,战事频发,使两国都花费了不少精力。
二、奇谋为短,讲的是其不擅长军事谋划。这句评论遭到不少人的抨击,以至有陈寿不知三国的怪论。三国志是其的私传,没有受过晋主的干扰。再则司马炎也是个大度的人,不会为这种事干预他人写的传记。因此是客观公正的。
争论的最多的是魏延兵出子午谷一事,其实我认为魏延自有其道理。因夏候茂为人轻狂,即无实战经验,又急于求成。故其建议诸葛在西面祁山要地吸引其轻出,自已率精卒背后袭之。这正是山险之地亦用奇,利用群山丛林的掩护杀敌不备。此计与日后的邓艾渡阴平有何等相似之处。诚然凡奇袭者均得用险,如韩信背水列阵,若赵军也死战,汉军能存吗?又如吕蒙白衣渡江,若蜀军盘问存细,细察其船吃水深浅,那么荆州会轻易丢失?若诸葛瞻不因邓艾突至,惊得急战求胜绵竹如何有失?我不认为夏候茂比诸葛瞻聪明,更认为其比诸葛瞻少读兵书更少谋略,但为何这么多人认定魏延不能偷袭成功?再说明些,如果守长安的守将换作曹真这等二流武将,魏延也不会提及此建议!所以说魏延提此良策是因人而异,可惜绝佳用奇的时机被“不用险”而错过。
如果说上面诸葛平身不用险,不以魏之冒险之举坏此事为由尚可理解的话,那么街亭之战前的用兵则太让兵家们不明白。看过地图的人都知道出街亭以东有陇山,称为上陇要地。一出祁山之初就已得三郡降,可谓兵强马壮。赵云率部此时已与曹真在箕谷激战,或胜或负并不重要,只是赵已成功得拖住魏军。而在这个时段,蜀军却没派一兵一卒占据上陇,直到发觉张颌大军不理箕谷赵云部飞越险地直扑陇上诸郡,诸葛才如梦方醒,急派马谡守无险可守的街亭,之后就有街亭之败,其实马谡守当道能挡住张颌十万生力军这也是个问题。放弃有险可守的要地,守无险可守的险地,是诸葛的战术失误还是战略判断的失策呢?
对于其它出祁山之战,无不因山道险地用兵迟缓,或粮绝兵退,或因强敌洞悉其进攻路线,守隘无法克而退。陈寿理解为奇谋为短不无道理。
三、理民之干,胜于将略。以下几句是古人的赞评,引以为用。
“立法施度”,他立蜀法,强税法,施明政,得民心,不失为一位良相。
“整理戎旅”,讲的是军事,他的阵法不错,传说有八阵图,可见其是经常训练士兵,可见其操劳。
“工械技巧”,指的是其聪明,好钻研能发明,发明木牛流马缓解山道运粮之难,传连弩守于战备。
“物究其极”,指的是要求自己所有做都要尽善尽美,可见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科教严明”,讲的是他实行以德为重的教育,对于有过失的人绝不姑息纵容。看上去是很完美,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越教育人才越少,是不是用人非容之误 ?值得商榷。
“赏罚必信”,讲的是施政,对有功过者赏罚分明。
因此归纳为以下政绩。
制度上:登记荆州户籍、建「蜀科」。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
经济上:收伏了南夷以后,征收南中出产的金、银、丹漆。在他的治理下,蜀国曾出现过「田畴僻、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的局面。呵呵,本想引实例,问所有网友一周有余无人能答,是否真没魏屯田许昌,吴凿东渠的业绩?所以还请有识网友补之。
终上所述,其制定了蜀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加强税制,多设县府分派官吏加强执政,使国库较充实。打击土豪劣绅,分其田与无地民众。这是受蜀民爱戴的一个重要因素吧。开发都江堰旁的荒无田地,(不过这个规模不大,无法与魏吴两国的开发成就相比。)对南中地区以当地首领治理,有点象民族自治,只派税官不派行政人员。民族较为和睦,少有叛乱发生。(但还是发生两次较大叛乱,分为马忠、张嶷平定)。
诸葛亮作为凡人,有以下几处大失误,均为摘自官方出版评论,认为实,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23
诸葛亮字孔明,称卧龙.
208年隆中对,预言三分天下.234年逝世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