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人民的食物主要有什么?

如题所述

1、干粮。过去因为经济条件比较差,种类偏少主要是煎饼、卷子、饼、窝窝。卷子有死面卷子和发面卷子,白面卷子和杂面卷子;饼子有贴饼子和下在汤锅里的“喝饼子”。有一种在菜锅周围贴的叫“老鳖靠河沿”。

还有单饼、油饼、野菜或树叶面饼等等。窝窝有高粱面窝窝、棒子面窝窝、瓜干面窝窝等。主食还有面条、米饭,比较奢侈。

2、稀饭。俗称“糊涂”,如高粱糊涂、瓜干糊涂等。两种以上混合,如绿豆小米糊涂、高粱豆钱糊涂等。混合面加入白菜、萝卜丝、菠菜等制作的各种咸稀饭又叫“咸糊涂”,加入南瓜叫“南瓜糊涂”,加地瓜叫“地瓜糊涂”等,另外还有菜豆腐、辣汤、豆沫子、粥、糁汤等。

扩展资料:

过去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菜均以辣、咸味主。“要拉馋,辣椒子盐”是口头禅,还说“菜不够,盐来凑”。而今,生活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渐渐淡化了以辣咸为主的习惯,开始讲营养、讲口味。对鸡、鱼、肉、蛋讲新鲜。

肉以猪肉为主,鸡、羊、牛肉但不经常食用,以前只有过年过节才有机会分点肉。蛋以鸡蛋为主,还有鸭蛋、鹅蛋、鹌鹑蛋。豆制品除了常用豆腐外,还有豆腐干、豆腐皮、腐竹、黄豆芽、绿豆芽、青豆芽等。淀粉类有粉丝、粉条、粉皮、凉粉等。

食油以豆油为主,另有花生油、芝麻油、棉籽油。对于过去只有夏秋两季才有的鲜菜,如今一年四季不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0
改革前,大家吃大锅饭,大家干多干少一个样,温饱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改革后,经济也发达了,人们餐桌多了不少鱼肉,生活不是只追求温饱了,而是追求质量,档次也高了 改革开放前后,吃的变化很大。过去,食物匮乏、单调,人民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还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民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9
根据科学饮食的划分,食品消费横看有三个层次,纵看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低层次即初级阶段。基本要求是吃饱肚皮,逐步发展到吃得开心,基本标准是吃口好,卖相好。第二,中层次即中级阶段。食品讲究营养,既考虑能源物质,还要有调节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第三,高层次即高级阶段。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对各类营养物有严格的定量概念;二是对食品的选择,不是单纯看正向指标,即有益成分的丰缺;而且要看负向指标,即有害成分的多寡。例如猪肝、菠菜等,就正向指标看好得很,从负向指标看,就不可取了。按照这种划分,当年限于历史的条件,毛泽东所着重考虑的仅是让中国人能“吃上饭”,平均每人每天消费粮食1斤还要多,恩格尔系数高,吃菜难,在这一时期仍是一个大问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5-07
南方:大城市以籼米为主,每人26——30斤/月。
农村以红薯,红米为主(安徽,江西)。能填饱肚子,就是丰年。

北方:大城市以高粱,玉米为主,白面只有过节才有。

“人祸”时期,城市的其他副食品,没有供应,人们的生活可想而知。农村更是饿孚遍地。(死3000万人,只多不少)。
第4个回答  2007-05-09
我记得小孩吃青岛钙奶饼干(当然不常吃),大人吃馒头了,菜冬天就是白菜,房前空地挖个地窑,放白菜,下去的时候点个蜡烛,不灭说明有氧,可以下去了.
西红柿放在吊瓶里煮,塞好瓶口用蜡烛封口,冬天做汤,呵呵,好喝啊.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