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二十四节气中的“七十二候”

如题所述

七十二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逸周书》,对古代农事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在中国古代的物候历中,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气为一季,四季为一年。因此,一年分为二十四气,每季十八候,共七十二候。每个候对应一个物候现象,称为“候应”,它反映了全年物候和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七十二候分为两类:生物候和非生物候。生物候包括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寒蝉鸣、蚯蚓出、桃始华、萍始生、禾乃登等。非生物候则属于自然现象,如水始冰、雷乃发声、土润溽暑等,内容非常广泛。然而,七十二候中也有观察错误,不符合科学事实的情况,如鹰化为鸠、雀入水为蛤等。由于候的时间单位较小,而气候的年际及地区差异很大,因此难以广泛运用。
春季六气十八候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东风解冻,蜇虫始震,鱼陟负冰。雨水意味着春寒多雨水,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惊蛰时,春雷惊醒了蛰伏的万物,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春分时昼夜等分,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清明时,清明风起,桐始华,田鼠化鴽,虹始现。谷雨时,萍始生,鸣鸠拂羽,戴胜降于桑。
夏季六气十八候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夏表示阳气最盛,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小满时麦粒虽未成熟,但已粒粒盈满,苦菜秀,蘼草死,麦秋至。芒种时,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夏至时阳气极盛,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小暑时暑气尚未极致,温风至,蟋蟀居壁,鹰始挚。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秋季六气十八候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秋是秋天之始,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处暑时暑气开始退去,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白露时,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秋分时日夜等长,雷始收声,蜇虫坏户,水始涸。寒露时,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霜降时,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蜇虫咸俯。
冬季六气十八候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冬时,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小雪时,虹藏不见,天气上升,闭塞成冬。大雪时,鹖鴠不鸣,虎始交,荔挺出。冬至时,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小寒时,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雏。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日子,鸡始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