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进北京后大顺政权为何迅速覆亡?

老生常谈我不想听了,大家来点有创意的回答吧。

第一个原因,大顺政权没有建立一个牢固的根据地。

第二个原因:不善于守城。
第三个原因:集团的局限性。
第四个原因:军队骄傲自大,纪律急剧下降。
第五个原因:关键一战战略错误,分兵导致兵力不足。
没有建立一个牢固的根据地,就没有一个巩固的后方。待到大顺军打了败仗之时,老百姓不支持大顺军,这使得大顺军只能不停的逃遄,可以说是兵败如山倒,以至于最后被消灭。
在明末的乱世中,李自成及其大多数手下只看到了他们面前的敌人明朝政府及军队,看不到在当时也有实力同他们一决雌雄的满清八旗劲旅。应该说,这是李自成等人很大的一个失误。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预料到满清会成为他们强劲的对手,所以在对满清的八旗军队作战方面显得准备不足,以至于最后怀着侥幸的心理去同吴三桂作战,幻想着打败吴三桂后再打满清军队,哪知事实却事与愿违。应该来说,李自成等农民军领袖的眼光太狭窄了,这是他们的局限性。
在进入北京城之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大顺朝的天下已定,吴三桂十有八九会投降,江南一片也会传檄而定,几乎所有的人都只看到胜利,看不到失败和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大顺军队进城纪律迅速败坏,抢占民房,掠夺财物,强奸妇女......可以说已经变成了一群土匪。此举造成大顺政权迅速的失去了民心。且对已经投降的明朝官员严刑拷打,逼迫他们交出自家的财产。此举在士大夫当中影响特别不好,他们感觉所谓的大顺军只是流贼,永远不可能成大气候的。
李自成从西安出发时,20万大军;山西分兵两路,李自成亲率主力约十余万人,中途留下了三四万人守卫山西。到达北京城下时约七万人。山海关之战时,留下一万人守北京城,只率领了6万人参战。而对手吴三桂手上有4万人,满清八旗军队十余万人。战斗力以及人数均不如对手,很快战败。而李自成所带部队又是整个大顺军最精锐的部队。精锐被灭,因此兵败如山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1-05
我的个人观点是:1李自成属于典型的流寇战术,没有根本稳定的根据地,所以也就没有战略纵深,一旦失败就成了无头的苍蝇,没有从头再来的条件了.2当时明朝还具有比较强大的实力,山海关的吴三桂握有重兵,南方相对比较安定,明朝南方还有广大的基础,清朝以立两世.根基更加稳重,他一攻下北京立刻就成了两股强大势力的斗争焦点,曾能不亡.3还有.外行看战略,内行看后勤,作为中国农民战争的典型代表,李自成走的是农民路线,攻下北京立刻称帝.并没建立经济和制度基础,只能是一时的得逞,不能维持很长时间.
4农民军队武器装备落后,明史记载,李自成攻北京的时候曾受到北京守军火器的巨大杀伤,可见李自成军队并不擅长火器作战,这一点显然弱于明军,骑兵数目太少又明显劣于清军,怎能不败.
5个人因素是小原因,说军纪不好,军纪总比清军好吧!坚决不能勾通楼上的观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1-10
个人观点是:1李自成属于典型的流寇战术,没有根本稳定的根据地,所以也就没有战略纵深,一旦失败就成了无头的苍蝇,没有从头再来的条件了.2当时明朝还具有比较强大的实力,山海关的吴三桂握有重兵,南方相对比较安定,明朝南方还有广大的基础,清朝以立两世.根基更加稳重,他一攻下北京立刻就成了两股强大势力的斗争焦点,曾能不亡.3还有.外行看战略,内行看后勤,作为中国农民战争的典型代表,李自成走的是农民路线,攻下北京立刻称帝.并没建立经济和制度基础,只能是一时的得逞,不能维持很长时间.
4农民军队武器装备落后,明史记载,李自成攻北京的时候曾受到北京守军火器的巨大杀伤,可见李自成军队并不擅长火器作战,这一点显然弱于明军,骑兵数目太少又明显劣于清军,怎能不败.
第3个回答  2006-01-05
成功之后沉迷酒色,安能不亡。悉不知打江山不易,坐江山更难。
这就是他进京后政治失败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有很多,这里我就不多作解释了。
第4个回答  2006-01-04
主要是他没料到吴三桂真的会把清兵引进来,没有作积极的应战准备.可能是他认为最大的威胁是江南的明室势力,没有重视关外的清兵,低估了满人的实力.当清兵攻入时,战斗失利.败亡.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