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亡妻王氏墓志铭》 译文

原文: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成之西。其明年六月壬,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求此文的译文~要准确的不要有错误谢谢了~只要译文
我晕哦。。一楼二楼你们都在乱回答什么啊- -无语别捣乱~我要译文有的发下吧急~
我晕死怎么全是捣乱的。。没一个正经的 0 0
会的发下吧急。。正确的加分采纳!!

不好意思楼主网上没有此篇文章的译文。这篇文章又很难估计没人会 0 0
你就看着注释自己翻翻看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有不会的就去请教老师

注释:治平二年:公元一0六五年。治平,宋英宗赵曙的年号(1064――1067)。 五月丁亥:阴历五月二十八日。 赵郡:指苏轼家族所属的郡望,在今河北赵县。 六月甲午:阴历六月六日。 殡:盛殓而未葬。 明年六月壬午:治平三年(1066)六月无壬午日,疑误。 眉:眉州,今四川眉县。 先君先夫人:对已死父母的尊称。 讳:旧有避讳的习俗,也指所避讳的名字。 乡贡进士:指从各州选送到中央参加进士考试的学子。 归:嫁于。这两句指:至和元年(1054),王弗十六岁,嫁给了十九岁的苏轼。 谨肃:谨慎恭敬。 子:您,对男子的尊称或通称。 去亲远:离开父亲很远。亲,父母。 反复:重复,再三。 持两端:采取模棱两可的骑墙态度。 惟子意之所向:一味迎合您的心意所在。 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有来要求与苏轼建立亲密关系而又太过分的人。 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这两句说,那个人结交人很迫切,他以后不理睬人也一定很快速。 类有识者:像是预卜先知的人。 诸:“之于”的合音。 姑:婆婆,指苏轼母亲程氏。 未期年而先君没:不满一年而我父亲也死了。 九原:指墓地。 依怙:依靠,引申为父母的代称。 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这两句大意说,你虽死了,但能与我母亲葬在一起,仍然做媳妇,没什么可憾。

祝你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23
王弗,轼之妻子,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逢一十六与一十九轼同结连理,1065年卒,是年27,后余一孤。君与轼琴瑟相和仅十年有一。轼于君亡次年悲痛作铭,题曰“亡妻王氏墓志铭”。

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抑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那篇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四川眉山故里柳沟山,又名老翁山,距苏洵夫妇墓西北八步。苏轼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往情深,哀思深挚。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那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追问

翻译的不对吧 - -

第2个回答  2011-04-23
在公元1065年,苏轼的妻子在京师去世。
治平二年:公元一0六五年。治平,宋英宗赵曙的年号(1064――1067)。 五月丁亥:阴历五月二十八日。 赵郡:指苏轼家族所属的郡望,在今河北赵县。 六月甲午:阴历六月六日。 殡:盛殓而未葬。 明年六月壬午:治平三年(1066)六月无壬午日,疑误。 眉:眉州,今四川眉县。 先君先夫人:对已死父母的尊称。 讳:旧有避讳的习俗,也指所避讳的名字。 乡贡进士:指从各州选送到中央参加进士考试的学子。 归:嫁于。这两句指:至和元年(1054),王弗十六岁,嫁给了十九岁的苏轼。 谨肃:谨慎恭敬。 子:您,对男子的尊称或通称。 去亲远:离开父亲很远。亲,父母。 反复:重复,再三。 持两端:采取模棱两可的骑墙态度。 惟子意之所向:一味迎合您的心意所在。 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有来要求与苏轼建立亲密关系而又太过分的人。 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这两句说,那个人结交人很迫切,他以后不理睬人也一定很快速。 类有识者:像是预卜先知的人。 诸:“之于”的合音。 姑:婆婆,指苏轼母亲程氏。 未期年而先君没:不满一年而我父亲也死了。 九原:指墓地。 依怙:依靠,引申为父母的代称。 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这两句大意说,你虽死了,但能与我母亲葬在一起,仍然做媳妇,没什么可憾。
第3个回答  2011-04-21
治平二年:公元一0六五年。治平,宋英宗赵曙的年号(1064――1067)。 五月丁亥:阴历五月二十八日。 赵郡:指苏轼家族所属的郡望,在今河北赵县。 六月甲午:阴历六月六日。 殡:盛殓而未葬。 明年六月壬午:治平三年(1066)六月无壬午日,疑误。 眉:眉州,今四川眉县。 先君先夫人:对已死父母的尊称。 讳:旧有避讳的习俗,也指所避讳的名字。 乡贡进士:指从各州选送到中央参加进士考试的学子。 归:嫁于。这两句指:至和元年(1054),王弗十六岁,嫁给了十九岁的苏轼。 谨肃:谨慎恭敬。 子:您,对男子的尊称或通称。 去亲远:离开父亲很远。亲,父母。 反复:重复,再三。 持两端:采取模棱两可的骑墙态度。 惟子意之所向:一味迎合您的心意所在。 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有来要求与苏轼建立亲密关系而又太过分的人。 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这两句说,那个人结交人很迫切,他以后不理睬人也一定很快速。 类有识者:像是预卜先知的人。 诸:“之于”的合音。 姑:婆婆,指苏轼母亲程氏。 未期年而先君没:不满一年而我父亲也死了。 九原:指墓地。 依怙:依靠,引申为父母的代称。 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这两句大意说,你虽死了,但能与我母亲葬在一起,仍然做媳妇,没什么可憾。 。。。。。。。。。。。我只能帮这么多了。追问

55555这是注释啊 - -我要译文

追答

难道不能用注释来翻译译文吗?试试。

第4个回答  2011-04-25
原文: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成之西。其明年六月壬,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求此文的译文~要准确的不要有错误谢谢了~只要译文
这个的译文好难找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