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的字的字形演变

如题所述

及的字的字形演变如下:

会意字。“及”在甲骨文中,上部为人,下部是一个“又”字,指手。一个人伸出一只手要抓住另一个人,所以它的本义就是“赶上”“逮着”。金文“及”字一部分沿袭甲骨文,一部分基础上增“彳”,“彳”在汉字系统中是一个表空间运动的符号,加上它以表示“及”所表意义的行动性。

下部又增“止”,其含义与“彳”相同。《说文解字》所收古文,就是在这两个金文异体字的基础上增加区别性笔画和饰笔演变而来的。秦、汉文字直承商周“及”字的写法,从小篆一直到汉代的简帛石刻,一脉相承,与六国文字迥异。

了解了“及”的本义,就不难理清它的诸多意义的逻辑联系。“及早”“及时”之“及”虽然一般被归为介词,但它“赶在”“赶上”的意义内涵却距其动词的本义只有一步之遥;“追上”,即达到了目标,所以“及”又有了“达到”义。

如《仪礼·燕礼》里说“宾人及庭”,意思就是说宾客进来已经到了庭前。由“达到”之义,“及”又进一步引发出“比得上”义,如李白《赠汪伦》诗中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的“不及”就是“比不上”的意思。

康熙字典

子集下【又字部】及;部外笔画:2古文:𢎜、𨕤《唐韵》:其立切。《集韵》《韵会》极入切。《正韵》:忌立切,并琴入声。《说文》:逮也。从又从人。徐曰:及,捕人也。会意。《广韵》:至也。

又《韵会》:旁及,覃被也。《诗·大雅》:覃及鬼方。《周颂》:燕及皇天。又《增韵》:连累也。《左传·隐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又兼与之辞。《左传·宣七年》:与谋曰及。又《后汉·党锢传》:张俭等八人为八及,言能导人追宗也。又《韵补》:叶极业切。《诗·大雅》:征夫捷捷,每怀靡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