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啥被称为奸雄拜托各位大神

如题所述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出自当时一位品评家许劭对曹操的一翻评价,除《三国志》裴注和《世说新语》外,还有范晔《后汉书·许劭传》都有记载。 由于以许劭为首的月旦评,对人物的评论公正而又准确,官府往往依据其评价选用或是谪贬职官。所以人咸以能得到许邵的好评为荣,曹操也找上门来了。 许劭已听说了曹操独闯张让宅院之事,也曾风闻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又传扬他「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卑其人而不肯对」,亦即因看不起他而不愿为他作评价。 曹操心中不悦,请求再三,见许劭仍不答应,一气之下,口出威胁之言。 许劭无奈,沉吟片刻后终于开口道:「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许劭列传》),《三国志.武帝纪》里的记载却不同:「(许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鄙人窃以为奸雄与伟人仅一步之差,关键看你怎么运用你的才智,做对社会有利的事,待人宽厚诚恳等等,定会受到好评,而如果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做损人利己的勾当,去祸害别人,那就是社会的败类。 曹操在治国安邦方面做得很不错,毋庸置疑。但是对于做人,有很多方面他做的很不好,譬如他杀吕伯奢一家,还扬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杀杨修;杀华佗;在与袁绍对峙时,将军粮不足的责任推到了粮官的身上,杀粮官以塞众口;让美男子崔琰代替自己接见远方的使者,被识破后追杀使者等等,虽然有不少是权宜之计,但谁的命不是命?为什么一定要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自己满足?如果他们真的该死倒也罢了,但是这都不是。 关于曹操其人,我们也不能片面的抓住其不足的地方不放,他在军事方面,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是大家公认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9
曹操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盖棺难以论定。上海作家周泽雄先生在谈到人的名字时说:“同样一个名字,它可能让某些人唏嘘感叹,让某些人一往情深,让一些人跺脚,让另一些人畏惧。一个此处意义非凡锃亮无比的名字,换了彼处,也可能全无价值,甚至不比路边的狗尾巴草更有价值。”曹操正是这样的一个人。褒者称他为“英雄”,因为他于东汉末年,除秽定乱,统一国家,功可盖世。有人说他是“奸雄”,他“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无辜杀恩人吕伯奢全家。他文武双全,既精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又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而民间传说则以“白脸曹操”来表达对其的憎恨之情……滚滚长江东流水,说不尽的曹操,道不清的阿瞒。 我们常说历史是真实的,刘少奇也曾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从理论上讲,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也许后人因为远离了前代、前世和先人,摆脱了忌讳和恐惧,更具有了说真话的勇气。就像作家老鬼写《我的母亲杨沫》那样,实事求是地和盘托出。可是对于历史,这只能是一种假设和愿望。若是前人留下了一个颠倒事实的历史记录,无疑会给后人的判断、评价带来极大困难与不便,甚至由于资料的残缺和荒唐,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据说曹操之所以被后人争论得面红耳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没有在当时命令自己的史官,按照他的标准——不管是二八开还是三七开,写下国志,才给后人留下太多的发挥空间和想像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他白就是白,说他黑就是黑。双方已经不知大战了多少个回合,仍然难分胜负。 如今的曹操,早已不是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唯一的曹操,而是留在史书中、街谈巷议中、舞台上、电影中的曹操。这个曹操不是物质的曹操,而是精神的曹操。曹操只是一个符号。真正的曹操,哪怕再过一千年甚至于一万年,也像传说中他玩的那个“七十二疑冢”一样扑朔迷离。
第2个回答  2014-04-29
奸雄应该是曹操晚期的一个说法,应为早期的曹操还是个英雄的,而且是性情中人。晚期杀人不眨眼,包括杀了自己最重要的谋士之一的苟彧,和早期他敬佩的道德一流的崔炎
第3个回答  2014-04-28
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上面记载,这句话是没有的,原句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这才是许邵的原话,奸雄是后世的人为了贬低曹操而说的,罗贯中就是贬低曹操的其中一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04-29
曹操这个人野心很大,自私,他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最重要的一点,他的疑心很重!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