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体形式是

如题所述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1、内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
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中央集权是指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人独断。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二者相辅相成,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群住个人的权威。皇权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
2、产生根源/两大基础
理论基础:法家思想。另一方面,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
经济基础:封建小农经济。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既是封建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因为分散的自然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统一,以保证小农经济生产的发展。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生产力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就得到了巩固
3、发展演变
战国形成、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发展、明清强化并渐趋衰弱。
4、发展趋势
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地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在元明清三朝,再没有出现过国家大分裂。
三是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5、两对矛盾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2)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的矛盾: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6、构成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军事制度、选官制度、法律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
7、评价
(1)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 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2)消极影响:①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箝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③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概括地说,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在中国迈向近代社会进程中的历史危害尤为严重。评价这一历史现象时,应该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辩证地分析和探讨,不能一概而论,从而对君主专制制度做出科学地全面地认识和评价。
二、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选拔标准有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
1、秦国
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
2、两汉
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其中,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 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后期门第望族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世家地主因此而发展起来。
另外,西汉皇帝还征召才能之士,令官吏陪同入京,授予官职。
3、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4、科举制
(1)历史沿革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
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科举考试程序,举人经礼部考试后须经殿试才算合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实行糊名制,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而且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0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剧变,封建科举制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2)评价
实质:科举制的开创,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
①积极作用:
A.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前期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
B.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士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C.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D.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E.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②消极作用:
A.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B.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C.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D.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E.明清八股取士为封建统治者培养的忠实奴仆,严重桎梏了人才的成长,是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皇权统治的重要手段。
三、中央官制
1、历史沿革
秦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三公以下设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
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首创,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了三省的职权。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
宋太祖将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总揽中央行政权力。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5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
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中央集权是指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人独断。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第2个回答  2020-12-25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体形式是专制君主制。
第3个回答  2020-12-25
中国古代政体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第4个回答  2020-12-25
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跨度太长了,产生国家形态的角度来看有奴隶社会的奴隶主专制政体和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政体!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