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和亲政策究竟是光荣还是耻辱?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歌颂赞美?

如题所述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古代的和亲通常分成两种,一种是因为暂时实在打不过,用和亲来作为缓兵之计,一种是对方已处于弱势,和亲是用于促进友好。


和亲最初的起源,就充满利益相关

先秦时代,和亲就已经出现,周襄王曾想要征伐郑国,所以迎娶了当时的夷狄之女为王后,而各诸侯国之间,为了谋求自身利益,也会相互进行联姻,而通常,弱势一方送嫁女子去强势一方的联姻,被称作和亲。

和亲,和亲,结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求和,为何求和?还不是因为打不过,谁也不会没有任何目的就将自家的女子送出去,还搭上很多的嫁妆,春秋战国时代,小的诸侯国送女和亲,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若非如此,将来城破之时,受到的折辱恐怕就不止如此。


和亲不但是送个女子,而是一堆利益

古代的和亲,国君送嫁的往往并非是自己的女儿,而是宗室贵族的女儿,或者根本就是宫女之类,册封了公主的名分之后送嫁出去,这并非是什么秘密,而接受和亲的戎狄,却大多假装不知道,因为她们的目的,根本就不在送来的女子,而是送来的“嫁妆”。

当时的和亲送出去的,除了人之外,还有大量的粮食布匹、金银财物等等,这才是接受和亲的一方真正想要的,至于送来的女子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公主,根本无关紧要,除非想要找茬的时候,这能作为一个借口而已。


汉唐之和亲,到底带来了什么

古代进行和亲,最典型的就是汉朝与唐朝,而这两个朝代的和亲缘由目的也完全不同。

汉朝初期,由于长久的战乱,中原实力衰微,无法有效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在这种情况之下,想办法拖延时间积蓄力量才是首要目的,那么和亲就成为了不二之选。汉朝一方面给予匈奴大量的好处,一方面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代,汉朝的力量已经足够,长期接受和亲的匈奴,自然也要付出代价,和亲的利益,可不是白拿的。


而汉朝后期的和亲,与后来的唐朝类似,当时的中原王朝已经处于强势地位,这种情况下的和亲的确是一种示好行为,但并不是讨好,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是因吐蕃在对唐朝的战争中失败,其主动求娶,王昭君的和亲也是如此。

强者送嫁女子给弱者,倒不像是一种和亲,更像是一种联姻,古代中原的传统文化讲究“以和为贵”,中原向来不好征伐,崇尚“王道”的王朝,面对主动示好的边夷,自然也不会为难,反而是有求必应,这里的和亲,并非是求和,倒更像是“允和”。


清朝的和亲,属于魔幻型操作

没有哪个朝代的和亲,能够像清朝时期如此频繁,而且还是双向进行的,而且更可怕的是,清朝用和亲等非武力方式,就直接处理掉了漠北的隐患。

清朝对蒙古的三大策之一就是“北不断亲,南不封王”,从后金时期开始,满蒙之间的联姻就已经开始,大量的蒙古女子嫁入满洲,而满洲的女子也有很多远嫁蒙古各部,久而久之,双方结为了世代姻亲。

当然,清朝也不会单纯只用和亲这一招来安稳蒙古,除了和亲之外,清朝将蒙古诸部分化成一盘散沙,并且在漠北各地大兴黄教,使得两百多年里,蒙古的人丁锐减,再也无力与清廷对抗,之前历代都无法解决的漠北边患,被清朝用软刀子收拾了。


结语:

有时候,和亲的确有辱,没有汉武帝派兵攻破匈奴那般的雄壮,但不要忘了,武帝能够有机会有力量攻破匈奴,靠的就是前几代帝王,用和亲换来的机会进行的休养生息,最终积蓄了足够的力量。若当年吕后面对匈奴的折辱,强行寇边以卵击石,恐怕匈奴南下之时,受到的折辱未必仅仅是和亲这般轻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8
我认为应该是屈辱,因为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是非常强大的,但是换取一时的安定,就选择了和亲,这是因为这种方法为中原王朝带来了很长时间的安定。
第2个回答  2021-01-20
和亲被歌颂和赞美是因为和亲政策采取得当,让人民的生活过得富裕美满。但和亲本质是一种求存的方法,从国家层面来看是实力的低微而借别国庇佑。
第3个回答  2023-01-23
和亲是光荣的当然很多人歌赞,和亲不是不打仗,而是双方都打累了要找个台阶下,而和亲就是这个台阶,和亲代表着利益共同体的确认,比如清朝嫁公主到蒙古王公这是祖制,保证了满蒙世代联姻的利益共同体,毕竟在怎么说尽快结束战争是古代最有效的安民之法,毕竟如果持续打下午好会死更多的人,真正屈辱的时候,是想送女人去和亲都送不出去,比如靖康之难。
第4个回答  2021-01-20
我觉得是光荣,因为当时的和亲政策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战争,给百姓带来了和平,并且促进了文化的融合,被歌颂称赞。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