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随遇而安中的好段加感受

如题所述

追踪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的脚迹,无论是早期的"语丝派","论语派",赞美母爱的"冰心体","跑野马"的徐志摩散文,还是被一度奉为新经典的杨朔、秦牧、刘白羽三家散文,直至海峡对岸立志要"剪掉散文的辫子"的余光中,甚或近来的"大文化散文"也好,"小女人散文"也罢,至少在一点上是一致的,即"我手写我口"。不管何种"文调",无论向杂文倾斜的硬邦邦抨击时政的,还是抒情感怀到软绵绵无病呻吟的,或触景生情得悲歌哀怨、如泣如诉的,散文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作为灵魂的避难所或精神的栖息地而存在的。艺术是独立的,散文须是个性的。
《随遇而安》题目就透出了闲情逸致的情趣,汪曾祺把自个儿被错打成右派的苦难写成了"三生有幸",因为他下放时"切身体会了劳动是沉重的负担",摘掉右派帽子后回到所里,又成了"全国盖无第二的吃过这么多种马铃薯品种的人"。他就是这么随遇而安!他要让读者到他静谧的文学天堂里悠闲一下,展现眼前的却是五味俱全,多姿多彩的生活。
汪曾祺融合着以沈从文和废名为代表的"京派"审美趋向,无形地渗透在小说和散文的创作之中。读他的文章,那份感觉好比繁忙之余悠闲地品味香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9-09
岸边店铺内的陈设古朴、典雅,沿街店铺列廊下的餐椅,有木凳、小藤椅,让人有种穿越感。好想坐下来,叫上一壶美酒,慢慢饮。醉眼朦胧中或许遇上一位谦谦君子,手持摇扇、轻撩长衫坐在你面前,一起谈论夕阳,一起赏老酒的醇香、叹拍照女的放浪……。

尽管是夏日,小镇并不热气逼人。坐在小船上,一阵阵微风划过脸庞,颇感凉爽、舒适。那灰墙黛瓦慢慢掠过,让人穿越、幻想,那绿水条石在水中亲吻,让人沧桑、坚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