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如题所述

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土壤根据质地不同将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和壤质土。

1、砂土:这类土壤含砂粒在80%以上,土粒间大孔隙多,土壤容积比重在1.4- 1.7克 /厘米3之间,因此,土壤昼夜温差大,通透性好,有机质矿质化快,易耕作,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遇水易板结,肥力一般较低。种植作物要增施有机肥和少量多次地勤追化肥。

2、粘土:这种土壤含泥粒在60%以上,土壤比重在2.6- 2.7克 /厘米3之间。土壤硬度大,粘着性、粘结性和可塑性都强,故适耕性差。土壤保水保肥力强,潜在肥力较高。但土紧难耕,土温低,肥效不易发挥。因此,水田要注意管水,提高泥温,多施腐熟性有机肥和热性化肥。

3、壤土:这种土壤泥砂比例适中,一般砂粘占40-55%,粘(泥)粒占45-60%。土壤容重1.1- 1.4克 /厘米3之间。质地轻松,通气透水,保水保肥力强,耕作爽犁。因此,它是水、肥、气、热协调的优质土壤。



土壤肥力及其因素

1、土壤水分

(1)土壤水分类型

土壤水分常以三种形式存在于土壤中,束缚水。紧紧吸附在土粒表面,不能流动,也很难为作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叫束缚水。土粒越细,吸附在土粒表面的束缚水越多;毛管水。土粒之间小于0.1mm的小孔隙叫毛细管,毛细管中的水可以在土壤中上下、左右移动,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有效水。因此,毛管水对作物生长发育最为重要;重力水。是土粒之间大于0.1mm大孔隙中的水分。由于受重力作用只能向下流动,所以叫重力水。在水稻田中,重力水是有效的水分。在旱田中,重力水只能短期被植物利用,如较长期地充满着重力水(即地里积水),则土壤空气缺乏,对作物生长非常不利。

(2)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并不能全部被作物吸收利用,束缚水和重力水都是不能被作物利用的无效水,只有毛管水是能被作物利用的有效水。当土壤中只存在着束缚水时,因作物不能利用,而表现出萎蔫,这时的土壤含水量叫萎蔫系数。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毛细管中开始充水,当土壤中毛细管全部充满水时的含水量,叫田间持水量。土壤有效水的数量是田间持水量减去萎蔫系数的数值。

土壤有效水含量的多少,主要受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砂土和黏土有效水都低于壤土。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毛细孔隙增加,有效水含量高。

2、土壤养分

(1)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根据作物吸收土壤养分的难易,可把土壤养分分为两类。一类是速效态养分叫有效养分,另一类是迟效态养分又叫潜在养分。速效态养分以离子、分子状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和土壤胶凿表面上,能够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迟效养分存在于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中,难溶于水而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需经化学作用和微生物作用,分解成可溶性的速效养分才能被吸收。理想的土壤,不但要求养分种类齐全,含量高,而且要求速效和迟效各占一定比例,使养分能均衡持久地供给作物利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9
土壤肥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水肥气热。

土壤物理方面性质由三相比(固相、液相、气相体积比值)、质地(根据固相砂粒、粉粒、黏粒的质量百分数划分)、容重(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干质量)、孔性、结构性(块状、柱状、棱柱状、核状、片状、团粒状、微团粒状)等组成。这些土壤指标是相互联系的,评价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不能孤立只谈一个指标。

土壤学上定义土壤结构是指土粒(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土壤结构包含土壤结构体和土壤结构性两个方面,通常是指土壤结构性。

块状、柱状、棱柱状、核状、片状是不良的结构体,总孔隙度小,主要是小的非活性孔隙,结构体之间大的通气孔隙,往往成为漏水漏肥的通道。植物根系很难穿扎,干裂时常扯断根系。

团粒结构是良好的结构体,不仅总孔隙度大,而且内部有多级大量的大小孔隙,团粒之间排列疏松,大孔隙较多,兼有蓄水和通气的双重作用。
土壤肥力是个复杂的概念,不光是氮、磷、钾大量元素;钙、镁、硫、铁、锌、硒等中微量元素那么简单,除了这些还包括有机质含量高低、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土壤团粒结构等,他们之间的关系复杂相符影响。土壤肥力可以简单的分为物理肥力、化学肥力、生物肥力。物理肥力就是简单的指土壤的团粒结构,化学肥力就是指前面的氮磷钾钙镁硫等,土壤的生物就包括了土壤有机质及土壤中的各类微生物了,正真健康、肥沃的土壤是这三种肥料的交集。正是由于有机质中的碳元素营养,物理肥力尤其是土壤团粒结构和水、气、热的协调才得以形成,各个化学元素才得以高效吸收利用,微生物才能获得食物和能力大量繁殖,从而推动土壤生物链的运转,因此有机质是土壤三种肥力形成的参与者,是土壤肥料的核心物质,在土壤肥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2个回答  2020-10-29
指土壤中的养分贮量、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主要取决于土壤矿物质及有机质的数量和组成。就世界范围而言,多数矿质土壤中的氮、磷、钾三要素的大致含量分别是0.02~ 0.5%、0.01~0.2%和0.2~3.3%。中国一般农田的养分含量是:氮0.03~0.35%;磷0.01~0.15%;钾0.25~2.7%。但土壤向植物提供养分的能力并不直接决定于土壤中养分的贮量,而是决定于养分有效性的高低;而某种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化学位又是决定该元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化学位是一个强度因素,从一定意义说,它可以用该营养元素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或活度表示。
由于土壤溶液中各营养元素的浓度均较低,它们被植物吸收以后,必须迅速地得到补充,方能使其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即强度因素维持在一个必要的水平上。所以,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还取决于能进入土壤溶液中的固相养分元素的数量,通常称为容量因素。在实用中,养分容量因素常指呈代换态的养分的数量(代换性钾、同位素代换态磷等)。土壤养分的实际有效性,即实际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数量,还受土壤养分到达植物根系表面的状况,包括植物根系对养分的截获、养分的质流和扩散三方面状况的影响。
物理因素
指土壤的质地、结构状况、孔隙度、水分和温度状况等。它们影响土壤的含氧量、氧化还原性和通气状况,从而影响土壤中养分的转化速率和存在状态、土壤水分的性质和运行规律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长力和生理活动。物理因素对土壤中水、肥、气、热各个方面的变化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化学因素
指土壤的酸碱度、阳离子吸附及交换性能、土壤还原性物质、土壤含盐量,以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含量等。它们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转化、释放及有效性。
第3个回答  2020-10-29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养分(矿物质),有机质,空气,水分。这四大因素要同时存在,相互供应,相互配合!

母质是土壤中矿物质的基础,构成土壤的“骨骼”,像氧,硅,铝以及一些微量元素来自成土母质。

有机质对土壤的肥力发展和理化性质影响极大,来自动植物残体以及其分解和合成的物质。
1.养分因素 指土壤中的养分贮量、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主要取决于土壤矿物质及有机质的数量和组成。
2.物理因素 指土壤的质地、结构状况、孔隙度、水分和温度状况等。它们影响土壤的含氧量、氧化还原性和通气状况,从而影响土壤中养分的转化速率和存在状态、土壤水分的性质和运行规律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长力和生理活动。
3.化学因素 指土壤的酸碱度、阳离子吸附及交换性能、土壤还原性物质、土壤含盐量,以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含量等。
4.生物因素 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
第4个回答  2020-10-29
土壤的肥力是指土壤中的养分贮量、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主要取决于土壤矿物质及有机质的数量和组成。就世界范围而言,多数矿质土壤中的氮、磷、钾三要素的大致含量分别是0.02~ 0.5%、0.01~0.2%和0.2~3.3%。中国一般农田的养分含量是:氮0.03~0.35%;磷0.01~0.15%;钾0.25~2.7%。但土壤向植物提供养分的能力并不直接决定于土壤中养分的贮量,而是决定于养分有效性的高低;而某种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化学位又是决定该元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化学位是一个强度因素,从一定意义说,它可以用该营养元素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或活度表示。
由于土壤溶液中各营养元素的浓度均较低,它们被植物吸收以后,必须迅速地得到补充,方能使其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即强度因素维持在一个必要的水平上。所以,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还取决于能进入土壤溶液中的固相养分元素的数量,通常称为容量因素。在实用中,养分容量因素常指呈代换态的养分的数量代换性钾、同位素代换态磷等。土壤养分的实际有效性,即实际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数量,还受土壤养分到达植物根系表面的状况,包括植物根系对养分的截获、养分的质流和扩散三方面状况的影响。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