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学的学科发展

如题所述

财务管理工作是近代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在作坊、工场手工业生产方式下,财务 活动比较简单,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工作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产业革命后,特别是19世纪末托拉斯出现以后,企业的财务活动随之复杂化,制定投资方案、筹集经营资金、对外提供财务信息,并对利润进行分配,就构成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独立的职能:筹措、使用和分配资金。单独履行这一职能的工作即为财务管理工作。早期的财务管理以集资为主要内容。经过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西方企业经营者看到了只重视筹措资金管理的严重缺陷,在财务管理中采取了许多对资金使用加强日常监督和日常控制的措施,财务管理发展到以监督为核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资本主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又逐步转向以事前控制为主,在企业管理中形成较完整的财务控制系统。与上述发展过程相适应,财务管理学也经历了以集资、财务监督和全面财务控制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由苏联学者Β.Π.吉雅琴科(1902~1971)所倡导。其主要论据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财政的职能有所扩大,它包括生产领域中形成的收入与积累的分配关系和国营生产部门以及部分地包括合作社集体农庄生产部门新创造价值的初次分配关系。这样,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企业的财务活动就作为苏联国家财政的基础,而纳入苏联国家财政体系;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学,也就作为财政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独立成为一门学科。这种观点认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客观存在的、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并间接表现出这个过程的货币关系的总和,就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工业,建筑业,农业,运输业和邮电业,物资技术供应、采购业,商业,住宅公用事业和道路事业。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能为:①以货币资源保证经济活动中的资金周转;②分配货币收入和积累;③对企业和各经济部门资源的形成、分配和使用进行卢布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上述观点传入中国。在一些高等财经院校逐步开设了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课程。50年代后期,中国讲授财务课的教育工作者根据中国企业管理的实际,将“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课程改建为“企业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改变有两项:①理论上确立了企业财务的实质是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②实务上确立了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和包括计划、日常控制与管理以及事后考核、评价等职能在内的全面财务管理。本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企业固定资金管理;②企业流动资金管理;③成本管理;④销售收入和企业纯收入管理;⑤专项资金管理;⑥财务收支的综合管理,即包括资金筹措、收入、耗费、收回、分配在内的广义的财务管理。社会主义财务管理学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运动理论为依据,结合合理组织生产力和不断完善生产关系的管理实践,研究和掌握资金运动的规律,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果。
财务管理学按照其研究对象的不同特点,可以分为盈利组织(主要是企业)财务管理学和非盈利组织(行政、事业等单位)财务管理学。
在中国,财务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产生的历史较短,它的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研究对象和论述方法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它与会计学在理论、内容、方法等方面还有许多重叠之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