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欧阳氏有哪些名人

如题所述

欧阳生:名容,字和伯。汉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人,曾从伏生学今文《尚书》,为博士,授倪宽。他的后代也多出学者,其曾孙曰高、高孙地余,地余孙曰歙,连续八代均为博士,世

代以研究《尚书》为特长,因此《尚书》世有欧阳氏学。

欧阳歙(公元前35年——39年)字正思,汉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人。东汉光武帝宰相。为人廉恭礼让,以祖传“伏生尚书”任博士。王莽时任长社宰,后投更始刘玄任原武令。东汉建立后任河南尹,封波阳侯,后又迁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书育人,任用贤才,颇有政绩。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摘自《中国历代宰相志》第35页)。

欧阳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家。少孤,江总以故人子私养之。自少敏悟绝人,总数以书记。每读辄,目尽数行,遂博通经史。陈辟为东阁祭酒、五礼学士。陈亡入隋为太常博士。唐高祖征时,数以游。既即位,擢累给事中。素工书翰,飞白尤妙。初效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牍所传,人以为宝。高丽常遣使求之。帝叹曰:“询之名遂满夷狄耶!”常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步复返。及疲遂布坐其下,三日乃得去。贞观初,历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时太宗置弘文馆,精选文学士。询同虞世南、姚思廉、蔡允、萧德言等入直商榷政事,夜分乃罢,宠遇至渥,乃令。中书韩约、尚书高世廉等。访遍袁、吉、衡三州欧阳氏宗派,自晋渡江,同是一宗,撰成谱表,贞观三年敕付之。又奉诏书九成宫醴泉铭,字体清劲,至今为宝于世。并撰有《文艺类聚》百余卷及诸碑竭甚富。封渤海郡男,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赠越州都督。卒年八十五,敕葬长沙乡书堂山。夫人徐氏,生四子:长卿、肃、伦、通。《唐书》有传。

欧阳通(公元620——691年):字通师,一字通之。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询之子。唐武则天宰相。曾任中书舍人、殿中监、夏官尚书等职,封渤海子。武则天天寿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礼卿兼判纳言事。初拜兰台郎,迁驾部郎中。仪凤中,迁中书舍人,怀州刺史,卫尉卿。居母丧,诏夺哀,每入朝徙跣及门,夜值籍蒿以寝,非公事不语,还家辄号恸,年饥未克,葬。居庐四年,不释服。冬月,家人以毡絮潜置席下,通觉,即撤去。累迁殿中监、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封渤海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则天天寿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礼卿兼判纳言事。辅政月余,会则天武后,欲废中宗立武承嗣,独立不语,洒泪进谏。忤旨被害。神龙初,奉敕清雪。复官爵,还家产,特立庙祀荫。一子官爵继嗣。通早孤,母徐教以书父书。惧其堕业,尝余钱使市父遗迹。通乃刻意临摹数年,书亚于询。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体。晚自矜重,以狸毫为笔,伏以兔毫,管皆犀象,非是未尝书。夫人胡氏,生子三:幼明、幼让、幼咸(因员公子、从弟欧阳韶配王氏无出,承父命特出继福建晋江潘湖欧阳韶为嗣)。《唐书》有传。(摘自《中国历代宰相志》第199页)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06
欧阳歙:字正思,乐安千乘(今山东省高青东北)人。东汉光武帝宰相。为人廉恭礼让,以祖传“伏生尚书”任博士。王莽时任长社宰,后投更始刘玄任原武令。东汉建立后任河南尹,封波阳侯,后又迁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书育人,任用贤才,颇有政绩。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

  欧阳建:西晋哲学家,字建朝,坚石,渤海南皮(今河北省南皮)人。历任尚书郎、冯翊(今陕西大荔)太守,甚得时誉,后来被赵王司马伦所害。他曾提出“言尽意”的学说,认为“形不待名而圆方已著,色不俟称而黑白已彰”,客观世界是离开人的概念和语言而独立存在的,但语言概念又是人们用以说明客观世界的工具。他说: “诚以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彼,非名不辨。”驳斥了当时玄学家“言不尽意”的论点,即认为语言概念无法表达事物真相的一种看法。著作有《言尽意论》,载于唐朝人纂集的《艺文类聚》卷十九。

  欧阳询:唐国唐州临湘人,入唐官至弘文馆学士,善书法,初学王羲之,八体尽能。后又做过太子率更令,故世称其书体为率更体。流传的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等。参与编纂《艺文类聚》一百卷。

  欧阳通:字通师,唐氏潭州临湘(今湖南省长沙)人,欧阳询之子。官兰台令,仪凤中累迁中书舍人,封渤海公,天授初转司礼卿判纳言事,二年为相,--。自幼丧父,母徐氏教其家虽贫,却能遍购父书,继父名,号“大小欧阳”。工于楷,尽得父法。晚年颇有矜重,以狸毛为笔,覆以兔毫,犀象骨做管。其传世作品有《道因法师碑》、《泉男生基志》等。

  欧阳詹:字行周(756-800),福建晋江潘湖人。他天赋聪颖,博览群书,文章诗赋名噪一时,受到泉州刺欧阳修史薛播、席相及福建观察使常衮的赏识和鼓励,上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冲破闽人不愿到外地应试做官的习惯。贞元八年(792年),欧阳詹以优异成绩荣登进士第二名(榜眼),同榜有贾×、韩愈等名士,时称“龙虎榜”。贞元十五年(799年),欧阳詹任国子监(即皇家贵族子弟高等学校)四门助教。所以人们尊称他为“欧阳四门先生”。欧阳詹虽英年早逝,但他才高学博,对福建文教事业有较深远的影响。《闽政通考》云,“欧阳詹文起闽荒,为闽学鼻祖”。

  欧阳修:字永叔、永明,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宋国人。天圣八年中进士甲科,官至参知政事。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和,退至颍川。博学多采,以文章闻于世。纂有《毛诗译本》、《新五代史》、《集古录》等,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后人辑有《欧阳文忠集》。

  欧阳玄:字原功(1283-1357),别号圭斋,元浏阳人,欧阳万公后裔。官翰林学士,国子祭酒(主管教育的长官),以文章著名。修《宋史》、《辽史》、《金史》,有《圭斋文集》十六卷。《元史》有传。
 
  欧阳竟无:名渐(1871-1943),字镜湖,号竟无,江西省宜黄人。近代著名佛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人称“宜黄大师”。欧阳竟无毕生穷究佛学,初研瑜伽,中研般若,晚精法相唯识,实集佛学之大成。他在《竟无内外学》巨著中提出的“结论后的研究”的方法和“佛教宗教非哲学”、“法相唯识非一”的思想,在当时颇有影响。

  欧阳予倩:名立袁。湖南浏阳人,演员、戏剧家。清朝光绪三十三年入日本明治大学商科学习,光绪三十四年改入早稻田大学文科学习。辛亥革命后回国参加新剧同志会、春柳剧社,倡导新剧运动。解放后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及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主席。是中国戏剧运动倡导者和话剧的开拓者之一。1962年逝世。著有回忆录《自我演剧以来》、论文集《一得余抄》以及多个剧本。
第2个回答  2014-10-06

    欧阳詹,字行周,福建晋江潘湖欧厝人,欧阳詹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一生没有离开国子监四门助教这个官职。欧阳詹的祖先在唐代初年由江西迁到晋江,传至欧阳詹为六世孙。欧阳詹的祖父、父亲、两个大哥都是唐代闽越的地方官吏。

    欧阳建,字坚石,冀州人,石崇之甥。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年不详(据《鲁西南欧阳氏宗谱》载欧阳建生于二六九年),卒于晋永康元年,年三十余岁。著有《临终诗》以及《言尽意论》,提出了古代唯物辩证观点。历任尚书郎、冯翊(今陕西大荔)太守,到赵王司马伦专权时,欧阳建想有所作为,欲立楚王,由是与司马伦有隙。于是他与潘岳偷偷劝淮南王司马允诛杀司马伦,事泄,欧阳建全家不论老少都被斩首。临刑时,作诗文《临终诗》,甚哀楚。他曾提出“言尽意”的思想,否定语言不能表达事物的说法。

    欧阳玄,字原功,号圭斋,浏阳人。祖籍江西,系欧阳修的族裔。清康熙年间修浏阳县志时因避康熙皇帝玄烨讳,改玄为元,所以又有欧阳元之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别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喜欢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一生的主要著作,有周必大等编定的《欧阳文忠公文集》153卷,约百万言。另外,史学著作有奉诏与宋祁等合作编著的《新唐书》,并有他自己独家编纂的《新五代史》74卷。

    欧阳通(公元620——691年):字通师,一字通之。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询之子。唐武则天宰相。曾任中书舍人、殿中监、夏官尚书等职,封渤海子。武则天天寿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礼卿兼判纳言事。初拜兰台郎,迁驾部郎中。仪凤中,迁中书舍人,怀州刺史,卫尉卿。居母丧,诏夺哀,每入朝徙跣及门,夜值籍蒿以寝,非公事不语,还家辄号恸,年饥未克,葬。居庐四年,不释服。冬月,家人以毡絮潜置席下,通觉,即撤去。累迁殿中监、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封渤海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则天天寿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礼卿兼判纳言事。辅政月余,会则天武后,欲废中宗立武承嗣,独立不语,洒泪进谏。忤旨被害。神龙初,奉敕清雪。复官爵,还家产,特立庙祀荫。一子官爵继嗣。通早孤,母徐教以书父书。惧其堕业,尝余钱使市父遗迹。通乃刻意临摹数年,书亚于询。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体。晚自矜重,以狸毫为笔,伏以兔毫,管皆犀象,非是未尝书。夫人胡氏,生子三:幼明、幼让、幼咸(因员公子、从弟欧阳韶配王氏无出,承父命特出继福建晋江潘湖欧阳韶为嗣)。《唐书》有传。(摘自《中国历代宰相志》第199页)

    欧阳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家。少孤,江总以故人子私养之。自少敏悟绝人,总数以书记。每读辄,目尽数行,遂博通经史。陈辟为东阁祭酒、五礼学士。陈亡入隋为太常博士。唐高祖征时,数以游。既即位,擢累给事中。素工书翰,飞白尤妙。初效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牍所传,人以为宝。高丽常遣使求之。帝叹曰:“询之名遂满夷狄耶!”常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步复返。及疲遂布坐其下,三日乃得去。贞观初,历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时太宗置弘文馆,精选文学士。询同虞世南、姚思廉、蔡允、萧德言等入直商榷政事,夜分乃罢,宠遇至渥,乃令。中书韩约、尚书高世廉等。访遍袁、吉、衡三州欧阳氏宗派,自晋渡江,同是一宗,撰成谱表,贞观三年敕付之。又奉诏书九成宫醴泉铭,字体清劲,至今为宝于世。并撰有《文艺类聚》百余卷及诸碑竭甚富。封渤海郡男,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赠越州都督。卒年八十五,敕葬长沙乡书堂山。夫人徐氏,生四子:长卿、肃、伦、通。《唐书》有传。

    欧阳歙(公元前35年——39年)字正思,汉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人。东汉光武帝宰相。为人廉恭礼让,以祖传“伏生尚书”任博士。王莽时任长社宰,后投更始刘玄任原武令。东汉建立后任河南尹,封波阳侯,后又迁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书育人,任用贤才,颇有政绩。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摘自《中国历代宰相志》第35页)。

    欧阳生:名容,字和伯。汉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人,曾从伏生学今文《尚书》,为博士,授倪宽。他的后代也多出学者,其曾孙曰高、高孙地余,地余孙曰歙,连续八代均为博士,世



帝王将相

    欧阳宰勋在(前333—前)称王,

    欧阳伟 在(公元前313—)称帝,

    欧阳鸿业 在(公元前301—)(—称帝),

    欧阳海宇 在(公元前291—)称帝,

    欧安朱 在(公元前261—)(—称帝),

    欧阳摇 在(公元前232—)称帝,

    欧阳昭襄 在(公元前185.9—称帝,

    欧阳建 前176—前163 (—称帝)。

第3个回答  2014-10-06
欧阳修
第4个回答  2014-10-06
欧阳修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