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如题所述

(一)熟悉并且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相关理论
教师要精通信息化教学,除了在技术、实践方面下功夫外,还必须熟悉并且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相关理论。经典的教学理论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掌握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认知负荷理论、认知冲突理论、首要教学原理、学习金字塔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等。数字化学习理论则包括连通主义、新建构主义、多媒体学习理论、混合学习理论,还有近年来伴随着微课、慕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而新兴的翻转学习、移动学习、微学习、个性化学习、个别化学习理论。教师应明晰信息化教学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理念、原则、模式、方法与途径、误区与对策,不断总结信息化教学相关经验与技巧。
(二)明确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与提升策略
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能力、开发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其中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处于核心地位。教师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应从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管理和研究六个方面进行修炼。
(三)教师加强信息化教学理论修养的途径
理论修养是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分水岭。教师加强理论修养的途径除了通过脱产系统化学习提升学历学位以外,还包括经常性研读理论书籍、订阅报刊杂志和学术期刊、参加短期培训或专家讲座、持续关注专家学者的博客(微博、个人主页)或微信公众号、教学实践反思、课题研究等各种途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06
信息技术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方式产生影响。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来说,师生关系从过去简单的知识传递转变为一种平等、理解和双向的人与人互动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的竞争转向合作交流;教师之间的关系从过去个体性、独立性劳动转向集体性、共同性劳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构成了多重的网状关系,教学就在这种网状的新关系之中进行。
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E-teaching)是指教师在现代教学的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教学相关因素上设计与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目标培训的目标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对整个培训都有调控和指导作用。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是树立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使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提高教育技术实践与应用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技术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提升,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
在遵循总的培训目标的前提下,强调目标的务实性、个性化和人本化,允许参训教师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分层次、分阶段地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培训目标。为此可以把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分成四个层次,即从“初步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技能者;到逐渐学会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应用;再能够利用教学平台综合展示和建构资源并与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互动;最后达到能结合学科特点,合理使用教育技术手段,重构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成为现代化大学的教学名师”。 这四个层次的培训对应四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制作应用阶段——综合应用阶段——教学水平提升阶段”,此四个阶段的培养是不断提升与发展的。
2.多方位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
根据上述四个阶段的分析, 我们重组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从四个层面开展教师培训,即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普及培训、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培训、基于教学平台的综合应用能力培训以及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培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