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如题所述

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抱负、志向;歌,是通过对诗的吟唱,来延长诗中所包含的人的思想、抱负、志向,突出诗意;声音的高低(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 。

出自:《尚书·舜典》

《尚书·舜典》记叙了古代帝舜的光辉事迹。舜曾任命夔为乐官,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诗言志”中的“志”,指思想、志向、抱负等。先秦的言志,是要求诗歌表现人的志意,强调诗歌作为政治伦理工具的性质,提倡“事父”、“事君”和“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以实际上讲的是“政教”,即儒家之道。

扩展资料: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史书,舜典记述的是舜时的事,在谈到宫廷中乐官该如何依制度主持典乐时,使用了“诗言志,歌咏言“的话,歌咏言中的”咏“,常见的是用”永“,”咏“通”永“。后面还有两句是”声依咏,律和声“。

《尚书》相传为孔子整理、选编成一百篇,后经秦代焚书,损失很大。该书要旨:

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春秋之世,圣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于虐政,备受痛苦。为救危世,感化当世人君,史官作《书经》一书,希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尧、舜、禹、汤、文、武之治。因此,阐明仁君治民之道是《尚书》的第一要旨。

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周室东迁之后,人臣之事君,远不如往古,乱臣杀君之事屡见不鲜。史官作《周书》,记古贤臣事君之道,以使后世取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12
这句话出自于:尚书・尧典 《诗经·鲁颂驹》;依咏和声体现在诗的格律上,就要求平仄对称和谐.这是格律产生的基础.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史书,舜典记述的是舜时的事,在谈到宫廷中乐官该如何依制度主持典乐时,使用了“诗言志,歌咏言“的话,歌咏言中的”咏“,常见的是用”永“,”咏“通”永“。后面还有两句是”声依咏,律和声“。
按照前贤从语言流变的考证,诗与志、诗与情可同义通用。孔子又说:”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朱光潜解释说,志与意含有近代语所谓情感,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意志与情感不易分开。还有志是指“心所念虑””心意所趣向“等说法,不多说了。
”歌咏志“,朱光潜说:”歌本长言“。此时的诗是用于唱的,不长不足以形成高低长短的腔调。所以,又有了”声依咏,律和声“这两句的补充,是说这种腔调,也要依一定的规则来。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