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大司马大都督太尉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在隋朝改革三公九卿为三省六部之前,太尉是三公之一,掌握军事的最高官员,汉朝中期改三公为三司(即司徒司空司马),大司马代替太尉成为国家军事最高级别官员。大都督是后来才出现的,相当于作战时军团最高指挥官,大将军是武官最高将军号,但不具有实权,骠骑大将军辅国大将军等都是将军位,通常由该封将军名号之中资深或战功者加封,不一定和大将军平级,比如霍去病是最骠骑大将军,卫青是大将军,但两人都是大司马。
隋唐时期将军分几种,一种是如左右武威大将军之类指挥和统率十六卫军的将军,这种将军掌握有军权,相当于今天北京卫戍区的警备部队长官。另一种是如辅国大将军建威大将军等的武勋将军,这种将军没有实权,将军名号只不过是朝廷封的散官名号而已,和文勋的光禄大夫朝请大夫一样。唐代没有太尉,负责军事的是六部中的兵部,大司马称号废除,没有大都督只有各州都督,相当于是军区司令员,战争时期设立行军总管,负责军团指挥作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5
骠骑大将军是大将军的一个名号。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汉代,太尉并不是常设职位,因为皇帝不会让军权旁落于他人的。到了汉武帝时期设立大司马一职,并冠以将军之号,称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大将军属于内朝官职,名义上政府的一把手是丞相,但是由于皇帝更信任内朝官员,因此实际权力上大司马大将军权力更大一些。汉宣帝时,鉴于霍光的权力过大,汉宣帝亲政后了除掉了霍氏家族后,去掉了大将军的称号,不过后来在汉成帝和汉平帝等时期屡有变换。最后大司马一职高于大司徒(即丞相)一职。
到了东汉光武帝即位,把大司马改称太尉,不过东汉时期太尉仅是一种荣誉官,实际权力还要看他具体担当的职务。不过东汉末年,有时候大司马与太尉并置,比如刘虞就担过大司马,但是是作荣誉头衔。
都督一职出现于汉末,地位不高,大都督一职出现于曹魏时期,属于加官,并不常置。如果某官员正式职务前出现此职,表示此人权力有所扩大,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并有节制诸将的权力。东吴与曹魏的在这方面相同。
汉末三国时期,周瑜的职务主要有:
1、居巢长(袁术任命)
2、建威中郎将(孙策任命)
3、中护军领江夏太守(孙策任命)
4、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孙权任命)
周瑜死后,鲁肃以奋武校尉之职统领周瑜部队,后来鲁肃把军队扩展到一万多人,鲁肃被任命为汉昌太守、偏将军,后与孙权攻占皖城,转为横江将军。
大司马,是全国兵马总管,分配之类的,直接手管兵符。一般情况不出征。与3公平级,有内政特权。
大将军
只是武官的最高职位,次于3公。直属大司马。同级番号很多比如剽骑,和车骑等。主要是征兵中分配的。没任何特权。直接听命于内政指挥。
大都督
是委任军团的总内政和总军马指挥。管辖的该范围或该战役中,有所有命令和封该地域的职位的特权,直接听命于君主。
太尉
是三公之一。总管全国兵马器械军备。有内政发言劝,和征战裁决权。
兵马大元帅
是战争中才会有的职位,一般亲征由君主担任。派征中,由内政职位权最高者担任。
大都督相当于元帅之类的
太尉是国防部长,大司马是三军总司令
但有的朝代太尉是虚弦,名誉头衔
大司马,是全国兵马总管,分配之类的,直接手管兵符。一般情况不出征。与3公平级,有内政特权。
大将军
只是武官的最高职位,次于3公。直属大司马。同级番号很多比如剽骑,和车骑等。主要是征兵中分配的。没任何特权。直接听命于内政指挥。
大都督
是委任军团的总内政和总军马指挥。管辖的该范围或该战役中,有所有命令和封该地域的职位的特权,直接听命于君主。
太尉
是3公之一。总管全国兵马器械军备。有内政发言劝,和征战裁决权。
兵马大元帅
是战争中才会有的职位,一般亲征由君主担任。派征中,由内政职位权最高者担任。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