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弦揉碎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口弦揉碎是把口弦琴揉碎的意思。揉碎在这里比喻精通,用各种方式反复的详细讲解。

口弦又称口弦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很流行,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口弦又被称作口琴。在明代《南诏野史》中就有男吹芦笙,女弹口琴的记载。清代《滇南虞衡志》中很详细地记载了口琴的形成和制作。唐、宋时期的铁叶簧之类的拔簧乐器就是口弦的前身。

发展历史

在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就有了口弦。当时名“簧”,簧在古代与竽、笙、篪等乐器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据汉魏以来的文献记载,表明簧是—种用竹或铁制成的横在口中演奏、和口弦是同一类的乐器。

甚至在当时还有类似今天多片弦那样的多片簧存在。从先秦至晋的古籍记载可知,簧是贵族使用的一种“高雅”的乐器,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据《汉宫阙疏》所载,在汉代皇宫中还建有一座“鼓簧宫”,可见簧在当时统治阶层和上流社会已颇盛行。

早在晋代,著名道家葛洪所著的《神仙传·王遥》中记述过一个弹奏五片口弦的故事:一次,王遥带着自己的弟子登上一座小山,进入山中的一个石室,石室中有二人。

于是王遥让自己的弟子取出所带匣中的三枚“五舌竹簧”,发给石室中二人,自己取了一枚,三人并坐,一起弹奏起了口弦曲。故事带有道教的神秘色彩,它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演奏五舌竹簧在当时已很少有人能演奏,是一种秘技。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自古就流行着簧这种乐器,据史籍记载,至少在公元四世纪末,四川、云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地区,簧已经非常流行。北宋陈蜴《乐书》中载有竹簧和民间流行的铁叶簧,这是目前见于文献的最早图像。

元代以后,簧在中原内地逐渐失传。簧的名称也渐渐被人们遗忘了。明代以来,口弦以口琴之名见于史册。清乾隆动撰的《清朝通典》在谈到“口琴”时说:“以铁为之,一柄两股,中设一簧,末出股外。横衔于口,鼓簧转舌,嘘吸成音。”《大清会典图》也有详细记述,并载有其图。

我国各少数民族,对口弦都有自己的称呼,如彝族叫“洪洪”或“弄果”,僳僳族叫“玛哥”,白族叫“毕协”,傣族叫“拜”,景颇族叫“掌共”,佤族叫“合朗”,拉祜族叫“阿沓”,羌族叫“阿珠”,锡伯族叫“玛肯”,独龙族叫“芒锅”,高山族称“嘴琴”或“嘎洛波”,黎族则称之为“口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口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