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吟唱为什么没有唱谱流传

如题所述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汉武帝时《长门赋》是先作好词,后谱曲传唱;宋词“填词”是按早已有的曲牌去填上歌词。柳永词在宋元时流传很广,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唱柳词要十七八女儿, 敲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唱苏轼词,须关东大汉, 铜琵琶, 铁绰板, 唱一曲“大江东去……”。

红楼梦歌曲 《葬花吟》 《枉凝眉》 《红豆曲》 《分骨肉》 《叹香菱》 《晴雯曲》 《聪明累》 《题帕三绝》 《秋窗风雨夕》
三国演义片头曲 《临江仙》
白居易《花非花》 “花非花, 雾非雾, 夜半来, 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1.
歌曲名称:人面桃花
相关古诗词: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演唱:邓丽君

2.
歌曲名称:虞美人
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虞美人》
演唱:邓丽君

3.
歌曲名称:独上西楼
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相见欢》
演唱:邓丽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07
古时候不光是遗留下来诗、词、赋,同样也留下了‘歌’,不过当时的记谱法还没有发明出来。我们现在的简谱,也就是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也就是12345671,这分别代表七个音阶的高低。我们中国当时正处于大清朝政时期,当时的国度大家都了解,并没有马上引进国内。没有简谱记谱,就只有汉字记谱,汉字记谱,很繁琐,很含混。
据我所知,好像是“尚、宫、尺、凡、六、五、已、让,”分别代表“1、2、3、4、5、6、7、1。”就这个记谱法,还是慢慢发展起来的。直到六十年代,竟管当时‘简谱’已经很普及了,一些民间的老吹鼓乐手,还在使用这些‘尚、宫’调式作为吹鼓乐谱。
六十年代,对于‘五线谱’人们的意识里,那是属于‘天书’般的‘阳春白雪’。
随着国家办理各种规模的音乐学院,逐步毕业的生源走向了各类文艺团体,简谱,五线谱才彻底替代了“尚宫”调式。
没有唱谱的流传,我分析就是‘晦涩难懂’的因素,阻碍了流行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