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概括一下《卖柑者言》的写作特点

如题所述

一、 以叙带议,议中铸论

开篇以说家常,道新闻为由头:杭州街头的水果小贩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金色”。这个由头避免空洞说教,诉诸以鲜明、具体的形象和颇有新闻色彩的社会趣事,给读者以探胜作品内涵和作者睿智灼见的艺术趣味。

文章叙说“剖其中,干若败絮”,顾客上当受骗,卖柑者强词夺理的生动情节,循序渐进去诱发读者的思考。正当煽起读者的猎奇心理,引颈聆听时,叙事却戛然而止,以“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的诘问,将读者推入评判社会现实的漩涡中心,去品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深刻哲理和作品的巧妙寓意。

这个在生动的叙述与深沉的哲理交织中,自然熔铸而成的立论,不仅简洁、深邃,闪耀出哲理的光泽,而且不单一、不肤浅,有情、有理、有味。如果说,这是一篇触及时弊的战斗檄文,是匕首;那么,它又是一首巧妙的讽刺诗,一朵带刺的蔷薇。作品熔雄辩与含蓄、精警与幽默于一炉,读后能给人一种深思的力量。

二、取其一点,触类旁通

作者刘基归纳柑果外炫内烂的表象在于“欺”字,尔后,取“欺”一意,来洞察、触及、探究社会盛行“欺”风流弊的内涵,开掘立论的深意。卖柑者唯“欺”方能“饲躯”,这足见社会之黑暗。其次,卖柑者“欺”人,从“未闻有言”,骗人有理,受骗理该,逐之成风,社会道德之沦落可见一斑了。

其三,“欺者不寡”,欺者非民。文章进而指出,“佩虎符、坐皋比”的将帅,“峨大冠、拖长绅”的文臣,既无“孙武之略”,又无“伊皋之业”,一不懂政,二不知法,三不近民,遇“盗”而不敢“御”,见民穷而不得“救”,知枉法不能“理”,居高位,施特权,鱼肉人民而不知耻。

内在腐朽不堪,然其外表却是“坐高堂,骑大马”,气势显赫,风度威严,犹如行将溃烂的柑果,“败絮其中”也。这一笔,由对社会风习的批评转向对当权者的猛烈抨击,要言不枝不繁,简洁犀利,论理鞭辟入里而又纵横恣肆。

三、设辞问答,反诘推理

在作品中,顾客“怪而问之”的设问,使散文由叙述转入质疑,卖柑者又以“未闻有言,而独不足子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的连续反诘,展开了别开生面的论辩。紧接着,散文抨击官场黑暗、权贵腐朽的一连四重排比,是反诘的延伸,也是犀利的答辩。

作者借古喻今,以古之圣贤与今之众人对照,有议论、有事实、有分析地,一层深一层地进行抨击。作者用笔虽平实,然而设辞问答和反诘推理,致使论理明畅而不流于浅露,简洁、精炼却又无雕琢之痕,在设问、质疑中,一步步引导读者去思考、判断是非曲直。

四、勾勒形象,深化立意

《卖柑者言》虽是一篇道地的议论散文,但它却着力于对艺术形象的勾勒和雕刻。散文的议论附丽于形象的基础之上,得到铺展和深化。而这些又是通过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对话来体现的。

这节对话既生动地勾画了小商贩的狡黠个性,而且又借卖柑者的笑态,对社会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再则,在这段巧妙的答辩中,画龙点睛地写出了百姓并不是聋子、瞎子,对社会时弊是明察秋毫的。

五、虚实相间,形式活泼

《卖柑者言》通篇(除开头、结尾外)就是两节人物对话。买者一连串的指责:这种外炫内烂的柑果,岂能“奉祭祀、供宾客乎?”莫不是“以惑愚瞽乎?”“甚矣哉,为欺也!”这二问一骂的夸大其辞、咄咄逼人的对话,简直没有容人插嘴的余地。寥寥几言,把一个受骗顾客抓住骗者把柄后的那种兴师问罪的汹汹气势突现出来。

卖柑者的答辩,更是妙趣横生。“卖柑者笑日”,一个“笑”字,文字陡转,出乎意料,继而在胸有成竹的争辩中,步步进逼,句句入理,“逐以制论敌于死地”。这节对话既生动地勾画了小商贩的狡黠个性,而且又借卖柑者的笑态,对社会进行了无情的嘲讽。

再则,在这段巧妙的答辩中,画龙点睛地写出了百姓并不是聋子、瞎子,对社会时弊是明察秋毫的。这与顾客“以惑愚瞽乎”的责问前后呼应,在反其而行之中,深化了全文的立意。这又是一石三鸟的妙笔了。

文章应用对话形式,勾勒出两个生动的艺术形象,这给读者分析、观察当时社会现状提供了一幅逼真的速写,同时,也为文章据事论理制造了必要的艺术气氛。作者艺术匠心的精妙,真令人惊叹不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卖柑者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18
  写作特点:  
 1 形式活泼。 
 面对如此严重的社会问题,作者不是以一个哲人的口吻来一本正经地进行说教,而是通过生活中卖柑和买柑这样一件小事引起,再以卖买双方一问一答,由表及里,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而且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 形象鲜明。
  作者首先仅用二十余字就画出一幅柑子的写生图,其次,作者通过对话,塑造了一位聪敏机智且颇具正义感的小商贩和一位不善言词的书生形象。再次,通过卖柑者之言,刻画出满朝文武官员昏玻无能的丑相。总之,一篇以说理为主而篇幅短小的文章,能塑造如此鲜明的形象,确实是大师所为。 
 3修辞丰富。 
 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精彩纷呈。例如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柑的外形与内质的美与丑对比,文官武将外表显赫和本质昏慵的对比等,都使形象更鲜明且深化了主题。再如多次使用反洁,即使语言活泼紧凑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尤其是排比句的运有,文中长、短排比交杂使用。使得文章虽短而气势壮阔,言语不多却说理充分,给文章增色不少。

  卖柑者言
刘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卖柑者言》是一篇元末明初文学家刘基所写的一篇政治寓言。讲述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深刻讽刺了有名无实者的丑恶嘴脸。
  刘基(1311一1375年)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明军事家,政治
  家,文学家。元至顺二年(1331年)进士。曾因极力反对招抚方国珍被罢浙东元帅府都事一职。随居中,著《郁离子》以明志。至正二十年(1360年)与宋濂等应朱元璋征召,劝其脱离韩林儿自立。深受传重,参与机要,为明代开国重臣,封诚意伯。对明初典章制度多所规划,尤为重要的是改变了科举考试方法,专以四书五经取士,新创“八股文”。在文坛上,刘基与宋濂一道提倡“师古”,对明初文风由纤丽转为朴质起了重要作用。他的散文体裁多样,风格古朴,讽刺小品尤为出色,有《诚意伯文集》。
第2个回答  2015-06-19
艺术特点:
形式活泼。面对如此严重的社会问题,作者不是以一个哲人的口吻来一本正经地进行说教,而是通过生活中卖柑和买柑这样一件小事引起,再以卖买双方一问一答,由表及里,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而且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形象鲜明。作者首先仅用二十余字就画出一幅柑子的写生图,那外表烨然、内若败絮的柑子如在目前、如捧手上。其次,作者通过对话,塑造了一位聪敏机智且颇具正义感的小商贩和一位不善言词的书生形象。再次,通过卖柑者之言,刻画出满朝文武官员昏玻无能的丑相。总之,一篇以说理为主而篇幅短小的文章,能塑造如此鲜明的形象,确实是大师所为。
修辞丰富。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精彩纷呈。例如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柑的外形与内质的美与丑对比,文官武将外表显赫和本质昏慵的对比等,都使形象更鲜明且深化了主题。再如多次使用反洁,即使语言活泼紧凑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尤其是排比句的运有,文中长、短排比交杂使用。使得文章虽短而气势壮阔,言语不多却说理充分,给文章增色不少。

【赏析】
世界是不公平的,也不可能公平。其实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首先,没有人愿意来维持这个公平,其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没有人有这个能力,再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有这个能力,他也没有这个时间,把世上人一一称过。 所以就有了际遇这种说法。因为同做一件事,有人直上青云,有人苦痛挣扎,使人长叹却又无奈,只能归之于际遇。 而有人对这不公平是极看不开的。豁达二字易书难行。所以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墨子着《非攻上》。而刘基有《卖柑者言》。
墨子下笔,比庄子要谨慎得多。只为了说明攻打敌国,杀百人,百重死罪这个观点,他就耗费了好大篇幅。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开辩之前先退十里,墨子竟然退了百里!连杀无辜的人属不义,也要证明一番。为防被别人钻空子,他费时费力,做了个极长,极严密的连环锁。从“窃”“桃李”,到“攘人犬豕鸡豚”,到“取人牛马”,到“杀不辜人”,“扡其衣裘,取戈剑”,到“杀十人”,到“杀百人”,到“攻国”.这七样之间,环环相扣。采用的是步步紧逼的踏实辩法。墨子这个方法,辩则辩矣,可惜没有才,不能令人拍案叫绝。
刘基的《卖柑者言》也与公平有关。这篇文章认为在朝做官的那些人,没什么真才干,只是欺世盗名,还得享厚禄,是不公平的。这个观点极难辩明。大略来讲,要证明两点。
一、在朝做官的人没有才干;
二、让这些人做官是不公平的。其中又有两大难点。
1、在朝做官的人很多,难以一一具数。
2、如列举事实说明做官人没有才干,难免引起争论。同一件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有定论。
刘基却是山人自有妙计。未曾开辩,先来买柑。如果说庄子是一箭穿心,墨子是刀枪环列,刘基这里却是一片祥和地在买水果。这水果很妙,普通的“柑”在这时候早就坏了,而杭州的这一位“卖柑者”却有独家秘法,能使这柑放很长时间都不坏。他卖的柑“玉质而金色”,这叫金玉其外,可是剖开一看,“乾若败絮”,这叫败絮其中。刘基当然要生气了,要是我也会生气,白那么好看,又不能吃,有什么用?刘基说,你把这“柑”卖给人,是让别人用它来拜祖先,款待宾客,还是用它的外表来迷惑傻瓜的?!你这不是在骗人吗?! 这一段,就是刘基挖的陷阱。你如果不知这是陷阱,自然会跟着刘基一起去骂“卖柑者”是骗子;就算知道这是陷阱,也没法去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说什么好话。通过这个“柑”,那些应该不赞同刘基观点的人,也不管情愿不情愿,都被他骗了过去。 猎物既已进来,第二段就收网!收网之前,还要摆摆姿态。卖者笑说,我卖这个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别人买了都合用,怎么就不称你的意。言下之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虽不光彩,可已是众人默认的,怎么刘基还这么不识时务?又以刘基的不识时务,冷嘲众人的太识时务。 接着是两句反问。“今夫偑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这两句话真是尖酸刻薄到了极点!它把做官者分为武将、文臣两种,分别诘问。刘基是明代人,“孙、吴之略”和“伊、皋之业”经过那么多年的传颂,几成神话,谁能如此狂妄,把自己比做神话呢?可既没有“孙、吴、伊、皋”的能力,又怎么敢做“干城之具”、“庙堂之器”呢!《古文观止》在这里评道:“文臣、武将,何处可置面目?”只这两句话,就让文臣、武将,有苦说不出,有脸无处摆。这两句话说得极聪明,极占上风,只是不太厚道,怪不得孔子要说:“巧言令色者,鲜矣仁。” 后边又说,“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这里丝毫不给文臣、武将开口辩驳的机会,不管过程,只问结果。天下有盗吗?有。好,那就是盗起而不知御。民困?吏奸?法斁?有。那就是败絮其中了。“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这就是金玉其外。 于是,刘基作结:“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把这“柑”与“文臣、武将”牢牢捆在一起。“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最后还要冷冷问一句,这些国家大事你都不分辨,偏偏要来管我这小小的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大鸣不平之音。
同样是关于公平的观点,庄子恃才,墨子拘泥,刘基却进退俱有章法,寻出弱点,立刻一剑刺去,得理绝不饶人,此为辩才。
《 卖柑者言》中用以揭露封建官僚道貌岸然的嘴脸,后来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卖柑者言》以它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独到、闪耀着哲理光芒的思想内容感染读者,这不仅为后人认识封建社会提供了范文,而且也为今天的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原文】

卖柑者言
刘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译文】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很会贮藏橘子,过了酷暑寒冬也不会腐烂。把它拿出来,依然光彩鲜明,玉石般的质地,黄金似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售价高出(普通橘子)的十倍,人们争相购买。
我也买了一个,将它剖开,(橘子内)像有股青烟扑向口鼻,看橘子的里面,干枯得像破棉絮一样。我为此责怪他说:“如果你把橘子出售给别人,(它)是不是用来装满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灵、招待宾客呢?还是要夸耀它的外表来愚弄傻瓜和瞎子呢?这种欺骗的行为实在太可恨了!”
卖橘子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种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靠它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来买它,从来没有人说过什么的,而唯独不能满足您的需求吗?世上欺骗他人的人不少,难道就我一个吗?你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今那些佩带兵符、坐虎皮椅子的人,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好像是扞卫国家的人才,他们真的能够拥有孙武、吴起的谋略吗?那些高高地戴着官帽,腰上拖着长长带子的人,一副神气活现的样子,好像是治理国家的人才,他们真的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功业吗?盗贼四起却不知道抵御,百姓贫困却不知道救助,官吏狡诈却不知道禁止,法度败坏却不知道整顿,白白地浪费国家的钱财却不知道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敞的厅堂上,骑着高头大马,醉于美酒,饱食了鱼肉海鲜的人,哪一个不是高高在上令人生畏,哪一个不是威严显赫、让人去效仿呢?(这些人)又何尝不是外表华丽、而实质却像破絮呢?现在您不去明察这个,反倒对我的橘子指指点点。”
我沉默了,无言以对。回来再想想他的话,觉得他好像是东方朔一样用诙谐的语调来讽刺的人,难道他是个对世间邪恶现象十分激奋的人吗?他是假借橘子来进行讽刺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