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越甲可吞吴 是哪首诗里的

整首诗是什么

出处:出自清代蒲松龄的《百二秦关终属楚》。

全诗原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白话译文:

有志气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的,就象项羽破釜沉舟那样,秦朝的雄关最终是属于楚国的。
上天是不会辜负有志气的人,就象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那样,最后率领三千越甲就可以灭亡吴国。

“百二秦关”或“百二雄关”古代通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秦国领地。汉代政论家贾谊在《过秦论》中用“秦孝公据崤(xiáo)函(hán)之固”来说明秦国凭借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和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北)的天险立国。

“百二雄关”或“百二秦关”常被后人作为形容一个地区地势险要的典故来引用。元曲家马致远在《蟾宫曲·叹世》里有“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的词句,指汉王刘邦与楚霸王项羽为了争夺有天险可凭借的“百二山河”(秦国领地),兴起许多劳民伤财的战争祸事 。

扩展资料:

相关典故: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

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与命运同甘共苦,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三千越甲可吞吴

越国本已亡国,但凭着勾践等君臣忍辱负重、从大处着想,结果非但越国得以保全,最后一雪前耻,率领越军(此处“三千越甲”为虚数,并不一定是指3000名越国士兵)反灭了吴国。

并挟灭吴的余威渡淮北上,与诸侯会盟,终于成就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越国臣民的坚忍得到最终的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二秦关终属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3

三千越甲可吞吴其实这并不是一首诗,而是一副对联,是蒲松龄为了勉励自己所作。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三千越甲可吞吴”出自蒲松龄撰自勉联。意思是,有志向的人,事情一定能做成,项羽破釜沉舟,秦朝的百十座城池都归了楚国。

用心刻苦的人,老天不会辜负他,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国士兵打败了吴国。

蒲松龄为了激励自己不断发愤读书和创作,在压纸用的铜尺上刻上了此联,后悬置于书屋聊斋书房。

这个是蒲松龄在自己后期的科举考试屡次不中、落魄至极之际,亲自写下的励志自勉联。


卧薪尝胆的背景

吴国楚国两国恩怨由来已久。吴国偏居东南沿海地区,在中原列国眼里,吴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蛮夷之国。公元前584年年,晋景公派申公巫臣到吴国传授车战射御的技术,并唆使吴国背叛楚国,于是吴国就不断地攻打楚国了。

在晋国的扶植下,吴国的军事力量发展得很快,国土日益扩展,声望日益提高。中原诸侯国家和吴国开始建立了联系。公元前522年,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做了相国,吴王阖闾发展经济,一下子成为了军事强国。他联合蔡、唐两国兴师伐楚,攻古了楚国的郢都。

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寓意

“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句话出自于古代越王勾践在吴国被囚禁期间的故事。据传,越王勾践在吴王夫差的宴会上表现出惊人的食量,被吴国嘲笑为“越猪”。于是,勾践发誓要重振越国,用三千越甲吞没吴国,后来果真实现了这个承诺。

故事虽然流传已久,但其寓意却深刻易懂。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别解释“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寓意。

勇气和毅力的力量

首先,“三千越甲可吞吴”故事表现出的是勇气和毅力的力量。虽然越王被吴国人嘲笑,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内心深处燃起了斗志。他远离家乡,被囚禁在敌国,却从未丧失过重振越国的信念。最终,在等待了80个月的久攻不下之后,他终于成功夺回了越国。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勇气和毅力是实现梦想的关键,只有不断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战胜困难,达成目标。

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最后,“三千越甲可吞吴”故事还表现出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气。越王在敌国被囚禁,等待被处决,他的处境堪称绝望。但他并没有沉溺于自己的困境中,而是寻找着自己的机会。他不畏艰难险阻,率领越国人奋勇前进,最终摧毁了吴国的强大力量,取得了胜利。

通过这则故事,我们能够看到当困难和挑战在面前时,必须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行动力。既然困境已成定局,那么就要积极寻找突破口,勇敢面对挑战,努力追求胜利。


启示

“三千越甲可吞吴”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故事,它真实再现了攻克难关、战胜逆境的过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勇气、毅力、重视国家利益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基础上,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和理想。

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和坚持这些才能,尽自己的所能去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力量,向着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奋斗,实现人生最大价值。

第2个回答  2022-03-26

三千越甲可吞吴全部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翻译过来是有志气的人应当像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灭大秦。也要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吃得苦中苦,然后吞吴国,获得胜利。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来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翻译过来是项羽带兵过河后,把船凿沉,把吃饭的锅给打碎,把住的地方烧了,带三天的军粮,表示不留后路的取得胜利。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来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翻译过来是吴王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回国后把苦胆放于座前,起来就尝苦胆。最后靠着三千士兵就报仇打败了吴国。

扩展资料: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为吴恭亨(清)《对联话》记载,此联为抗清名将金声(字正希)所作。说的是能够成大事的人,有破釜沉舟之勇,有坚忍不拔之志,失败后卧薪尝胆,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最终一定能获得成功。整副对联气势磅礴、催人奋进,引用了史上非常著名的两个典故,一个是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灭大秦,另一个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吞吴国。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这句话出自蒲松龄的一首诗,具体叫什么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是我记得原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08-16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高一的古诗文译注与拓展上有,蒲松龄的自勉诗,应该是《科举路》,(*^__^*) 嘻嘻……,我正好看到。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