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关于十二生俏的歇后语,动动脑筋,填一填

老鼠进书籍:

虎口拔牙:

龙王爷跳海:

马尾巴搓绳:

猴照镜子:

狗掀门帘:

牛角上抹油:

兔子尾巴:

蛇吃黄鳝:

羊伴虎睡:

鸡蛋碰石头:

猪鼻子插葱:

请你结合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报道谈谈你对太空的了解.

100字左右

老鼠进书籍: 咬文嚼字

虎口拔牙: 不知厉害 寻死

龙王爷跳海: 回老家了

马尾巴搓绳: 不合股 使不上劲

猴照镜子: 一副猴相

狗掀门帘: 全靠一张嘴

牛角上抹油: 又(奸)尖又滑

兔子尾巴: 长不了

蛇吃黄鳝: 比长短

羊伴虎睡: 靠不住

鸡蛋碰石头: 不自量力 不堪一击 自己吃亏

猪鼻子插葱: 装象

第七课、小知识

1.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

宇航员在太空中是生活在智能化的密封舱内,舱内可以自动调节温度、湿度、气压以及空气成分,而且可以使空气不断地流动,还能将废气、废水等重新处理。

以“和平号”空间站的密封舱为例,密封舱内设施齐全,有丰富的食品,足够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吃、喝、拉、睡样样生活需求都能满足。舱内还配备有文娱、体育设施。舱内还有一小块无土栽培场所,可以种植花草、蔬菜等,这既可以补充新鲜蔬菜供应,调节宇航员的生活,还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舱壁上装饰有天花板和地板,这样,宇航员就会感觉在这里与在地面上一样,有上下、左右、前后之分。舱壁上还装饰有热闹的街景照片和视野广阔的风景画,宇航员感觉仿佛就生活在自己的家乡。

另外,通过广播、电视通信设备,宇航员可以收看地面上的电视,可以与地面中心及家人通话,见面,甚至联欢。宇宙飞船的设计师为宇航员设计的生活环境,真可谓空间“桃花源”。

虽然生活设施齐全优越,但在太空毕竟不同于在地球上生活,宇航员要想胜利完成任务,面临的实际困难是多方面的,比如行走、睡觉、吃饭、游泳。这些在地面上都是很普通的事,但在太空就变得奇妙和艰难起来。

太空行走

没有重力,宇航员在太空宛若飘浮于水中的鱼,稍加一点支撑力,便可以游来游去,他不仅不会前进,反而会滚起来,前滚翻,后滚翻,翻一串斤斗。想向前走,必须有一个支撑点加上外力。太空中搬重物却毫不费力,美籍华人宇航员王赣骏曾用一只脚勾住400千克重的仪器自由转动。人在太空中行走千姿百态,在地板、天花板、舱壁上走都一个样。一种特制的太空鞋,鞋底可连在地板三角空格上,走起来可固定人的身体。 然而,大多数宇航员都喜欢飞起来走路,既安全又潇洒。

忧心忡忡的睡觉

宇航员在太空一般都睡不好觉,原因有多种。

首先是人体生物钟被打乱。在地球上,人们普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个昼夜24小时,但在太空,90分钟左右绕地球一圈,一个昼夜只有90分钟。而宇航员仍保持着在地球上的生活规律,即仍以24小时为周期安排作息时间,为了不使快速的昼夜交替影响宇航员的睡眠,他们睡觉时戴上眼罩,或用灯光强弱来模拟地面上的昼夜变化。

其次是仪器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和静电发出的响声。为此宇航员睡眠时须戴隔音帽,地面上也停止与宇航员的无线电联系。同时采取轮流工作制,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宇航员的睡眠。

第三是宇航员所处的环境是失重环境。宇航员睡觉时仿佛头和躯干分离一样,飘浮式的睡觉常常使他们感到恐惧,因为身子底下空荡荡的,没有支撑,犹如掉入了万丈深渊。一位苏联宇航员有一次睡觉时,把手臂伸在睡袋外面,醒来时发现两只手向他飘来,吓了一大跳。

在太空的宇航员什么地方都可以睡:飘在空中可以睡,靠着舱壁可以睡,绑在床上也可以睡。但在飞船速度变化或振动时,飘着睡觉容易出事故。最好的方法是把睡袋固定在床上或舱壁上,宇航员钻进睡袋内,拉上拉链,并系住腰部。欧洲航天局设计了一种新式睡袋,双层充气,充气后,睡袋被拉紧,给宇航员施加一定的压力,这样,不仅改善胸部的血液循环,还可以消除飘飘然的下坠感,使宇航员感到好像在地面上睡觉一样。

太空淋浴

对于宇航员来说,在太空洗澡是件最麻烦的事,他们不可能像在家中那样天天来一次淋浴,一般隔一个星期才能淋浴一次。因为在空间站水是很宝贵的,洗一次澡代价很大。

宇航员在太空洗一次澡要花费不少时间,准备工作就要几个小时。淋浴时,先跨进一个直径约1米的圆环中,然后拉起圆环,连着圆环的折叠布筒像手风琴的风箱一样伸开,把圆环固定在天花板上,人就完全被罩在里面。打开水龙头前,宇航员必须把双脚固定好,不然飘浮着的身体被水一冲就会翻斤斗,还要戴好呼吸罩和护目器,因为在失重状态下,水会呛伤人,甚至把人溺死。

以上准备工作完毕后就可以打开喷头,水珠便流在布筒上和身上,然后四处飘飞,由于水是定量供给的,宇航员擦身时必须关上喷头,擦好后再用剩下的水冲洗。洗过澡的污水不会自动往下流,需要开动水泵把水连同空气一起抽走,附在布筒上的水珠要用吸尘器一点一点吸走。洗澡的时间只需15分钟,可是清理污水的时间大约要1个小时。

最喜爱看绚丽多彩的太空和地球

没有大气层这个屏障遮挡人们的目光,遮住太空望远镜的镜头,在太空看星星,个个明亮清晰,不会有星星的闪烁。看日出时,看不到太阳蹦出来的一刻。看日落时,可看到太阳发出的白光,看到它准确的位置。看月亮更有趣:白天,月亮呈浅浅的蓝色,非常漂亮;夜间的月亮看上去比在地球上看亮得多,仿佛是它自己发出来的光。

然而,宇航员更喜欢看的是地球——人类的故乡。所有的宇航员无一不说,从太空看地球,地球漂亮极了美丽极了。白天,地球大部分是浅蓝色的,而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带为一片绿色,阿拉伯大沙漠呈现出褐色,撒哈拉大沙漠又是另一种褐色。

从太空看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清晰可见,甚至分得出哪里是森林、湖泊,哪里是平原和溪流。美国“阿波罗”飞船上的宇航员在飞赴月球中,还看到了我国的万里长城,看到印度大地上飞驰的火车,缅甸河中的船。晴天看地球,喜马拉雅山的群峰,覆盖着皑皑的白雪。伊朗的卡维尔盐渍大沙漠最令人神往,褐色、白色的大旋涡簇拥着红色的圆盘肆意翻腾。巴哈马群岛像绿宝石一般闪闪发光。

宇航员描绘的地球确实很美,因为他们远离地球家园俯瞰自己的家乡,蕴含着美好的人类情感,更何况大自然之美是那样的撼人心魄,令人叹为观止!

2.飞往邻星的最佳轨道

太阳系的行星、小行星、彗星和卫星,是地球的邻居。由于这些邻居与地球都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因而从地球通向众邻居的道路,就不像地球上城市之间的道路那样简单直观,需要我们树立空间的运动的概念。

我们先来看月球。由于月球绕地球运行,航天器沿半椭圆轨道、椭圆轨道、抛物线轨道和双曲线轨道,都可到达月球。其中半椭圆轨道,即顶点与月球轨道相切的椭圆轨道,所需速度最小、能量最省的为最佳轨道。从地球上每天都可向月球发射航天器,只要选择合适的时刻即可。

飞向行星的轨道要复杂一些。由于地球和其他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不同,需要相隔一定的时间,才能与地球处在太阳同一侧的一条连线上,即会合周期。只有在这前后才可以向它们发射航天器。�

会合周期表

航天器达到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时,将摆脱地球引力而绕太阳运行,相对地球来说,为抛物线轨道;相对太阳来说,则为圆轨道。同理,相对太阳来说,速度大于11.2千米/秒时,以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达到16.7千米/秒的第三宇宙速度时,以抛物线轨道飞离太阳;大于16.7千米/秒时,以双曲线轨道飞离太阳。



航天器以11.2千米/秒的速度,即相对太阳以圆形轨道运行,是不能到达其他行星的。因此,飞向其他行星的航天器,速度必须大于11.2千米/秒,即相对太阳来说,以半椭圆、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轨道飞行,使轨道与目标行星相切或相交。其中半椭圆轨道所需的速度最小,能量最省,称最佳轨道或最小能量航线。由于它是奥地利科学家霍曼在1925年提出来的,所以又叫霍曼轨道。到达不同的行星有不同的最小速度和航行时间。目前,一般让航天器先进入绕地球的过渡轨道,然后再飞向探测目标。�

沿最佳轨道飞向各行星的最小速度和航行时间

如增大航天器的速度,即采用威力更大的火箭,使航天器沿抛物线或双曲线轨道飞行,可缩短航行时间。如按抛物线轨道飞行,到达火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的时间分别只需要70天、12年356天和19年122天。�
为不增加对火箭威力的要求,也可在航天器入轨后,用航天器上的电火箭等小推力器,连续使航天器加速,也可缩短航行时间,如到达冥王星只要3年左右的时间。这时的航线则为太阳引力和推力共同作用下的螺旋线。�

航天器入轨后,还可借助航程中行星的引力增加速度,飞向目标行星。也可利用行星引力改变飞行方向,对多颗行星进行探测。这时的飞行轨道为一条复杂的曲线。

3.把月球建设成为人类的一个移民点

开发月球

� 开发月球,把月球改造成为人类的栖息地,除人是否能适应月球的轻重力,可通过实践来验证外,与建设太空城一样,要解决空气、水、食物和能护辐射的居住处等基本问题,关键仍然是水。�

科学家早就预测,在月球两极可能有冰冻水。1994年1月,美国发射的“克莱门汀”月球探测器,在月球南极发现一个冰湖。1998年1月,美国发射的另一个探测器“月球勘探者”号,证实月球南极冰湖的存在,面积为5000~20000平方千米,而且还在北极发现一个更大的冰湖,面积达10000~50000平方千米,估计有5亿吨冰水凝结在泥砂中,在月球上找到水,建立月球驻人基地的时机已经到来。据信,科学家已为月球基地选好了地址,它在靠近南极冰湖的一座环形山的边缘,那里是永久的白天,可充分利用太阳能。�

月球基地

就在月球上建立驻人基地,科学家已经提出了许多方案。

美国科学家的一个方案是,先将一个折叠的月面居住室送上月球,再用飞船将第一批人送上月面的同一地点,他们将飞船改成临时宿舍。然后再将几批建设者送去,他们共同以临时宿舍为工棚开展建设工作。先将折叠的月面居住室膨胀起来,它是一个分五层的大型居室。然后再将它与临时宿舍连接起来,并安装一个出口。最后在居住室上覆盖3米厚的月球砂土,形成一个半地下构造,这样既可防止辐射伤害,也可免受月球表面巨大温差的影响。

日本科学家设想的一个方案是,先将机器人送上月球,平整出一块场地来,然后将土木作业车、圆筒形电热器、太阳能电池和通讯设备送上去。

月球天文台

由机器人将电源和通讯设备安装好,然后开始建设工作。先用土木作业车挖出一条深5米、宽10米的漕沟,将直径3米的圆筒形电热器放入漕沟的中央,然后在上面覆盖厚厚的砂土,再通电加热,使圆筒周围的砂土融化。断电冷却后,凝结成玻璃状洞壁,抽出电加热器,便是一个一端闭封的地洞。在开口的一端安装好门窗,再在内部安装电源、通信、安调、贮水和输水设备,充填空气和贮存水、食物,就可供人居住。几个这样的居室就构成一个前哨站。�

在月球前哨站建立起来后,再从地球上运去一部矿石运输机、一座处理原始材料的加工厂和一个制造车间。由它们的组成的自复制工厂,可以复制出一部分矿石运输机、一座材料加工厂和一个制造车间。如此不断翻番,在几年时间内就可建立起一个初级驻人基地。然后大量进驻人员,发展工农业和科学实验、科学探测活动,制造液氢液氧等火箭燃料,建设飞向深空的宇航基地,使初级月球驻人基地发展成永久性的驻人基地。在规模不断扩大后,就可把月球建设成为人类的一个移民点。

4.让火星成为人类的另一个故乡

航天港——地球和火星之间的桥梁

除建设太空城和开发月球外,向太空移民另一个较近的去处是火星。从有关火星环境特点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向火星移民,仍然需要解决空气、水、食物、重力适应和辐射防护等基本问题。而水是其中的关键。

火星着陆器和覆盖在半地下住宅上的火星土石可屏蔽辐射。人能否适应火星上的重力,可通过实验来验证。空气、水和食物、重力适应和辐射防护等基本问题。而水是其中的关键。火星着陆器和覆盖在半地下住宅上的火星土石可屏蔽辐射。人能否适应火星上的重力,可通过实验来验证。空气、水和食物,可通过建造密闭生态循环系统来解决。

开发火星

科学家已提出了种种改造整个火星环境的设想。如在围绕火星的轨道上设置大型反射镜,向火星反射阳光,以提高火星大气和表面的温度。与此同时,在火星上建气体生产厂,生产臭氧和能产生温室效应的其他各种气体,形成厚密的大气层,防护紫外线的伤害和进一步提高火星大气和表面的温度。温度升高后,火星两极和地表下的冰冻水逐渐融化。这样,火星上就有了水。如果火星上的水不足,还可从它的两颗卫星上提取。在改造大气和提高温度的进程中,首先使酵母和细菌之类的简单生命能够生存和繁殖。最后,人也就能像在地球上一样舒适地生活了。

火星基地

开发火星也像开发月球一样,首先是在火星上建立前哨站,然后发展成初级基地和永久性基地,最后才能改造整个火星环境。

在开发火星的整个过程中,地球与火星之间的交通会逐渐繁忙起来。在地球至火星和火星至地球的航程中,绝大部分是太空真空,由从地面起飞,经过大气层空间的航天器直飞火星,很不经济,因加速和减速需要消耗能源。同时,航天器飞经大气层的许多复杂要求和结构,在太空真空环境中完全用不着。因此,科学家提出了分段接力式的交通模式。

一种设想是,在绕地球和绕火星的轨道上,以及地月引力平衡点(自由点)上建立航天港。在地球和火星轨道之间设巡天飞船,它的运行轨道与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相切或相交。去火星的人员乘航天飞机等航天器去地球航天港,在那里换乘转运飞船,飞向自由点航天港,在那里加住燃料后,飞向巡天飞船,与它交会对接后(或交会后停泊在巡天飞船上),一起飞向火星,与火星交会后,再乘添加了燃料的转运飞船飞向火星航天港。在那里,乘员换乘火星着陆器在火星上着陆。返回程序与此相反。

这种分段模式可利用地球和火星大气刹车,在各航天港上,可利用动量矩转移的原理,将下降转运飞船的能量转移给上升飞船,以节省能源。在巡天飞船上可设两个乘员舱,它们一上一下地绕巡天飞船旋转,产生人造重力。去火星时逐渐减小,使乘员舒适地逐渐过渡到火星重力。返回时绕转速度逐渐加快,使重力逐渐过渡到地球重力。

5.国际载人航天的五个主要发展方向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载人航天主要向五个方向发展:

第一,国际空间站。1998年11月开始的以美、俄、日和欧洲国家为主的16国参与的国际空间站组建工作目前进展基本顺利,预计于2007年建成。建成后的空间站重量达420吨,工作寿命10至15年,最多可接纳6-7名航天员。国际空间站研究领域包括:微重力加工、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工程技术试验和商业产品开发。

第二,天基航天。地球同步轨道具有的独特性质决定了利用这一类轨道的卫星对人类服务将提供最有效的应用。充分利用轨道位置资源的途径是研制大型卫星,而在地面上研制的技术难度极大,成本也非常高。新的思路是,将大型空间站发展成为空间航天基地,在空间组装大型卫星,然后使用轨道机动飞行器将卫星送至地球同步轨道。利用空间航天基地还可对卫星进行维护、维修,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

第三,月球基地。月球环境引力小、真空、无菌、磁场小、温差大、昼夜交替周期长,加上地质条件特殊、具备地球原材料资源等特点,月球基地有望成为人类在地球外星体上建立的第一个活动场所。人类登月活动在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一度停止,近10年来重返月球的呼声增高。预计在未来20年内人类将重返月球,利用空间航天基地进行地月轨道运输船的组装维护,最终建成月球基地。

第四,载人火星登陆。这将是21世纪人类探险精神的最显著象征。自20世纪60年代人类就开始了载人火星飞行的研究工作。由于火星远离地球,往返火星一次需要2年零3个月,期间航天员需要的食品、水、空气以及在火星生活和工作所需的设施重达数百吨,从火星轨道返回地球的飞船也需提前送到环绕火星轨道上。因此,众多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已达成联合进行火星探测的协议,并制定了载人火星飞行计划,目标是今后30年左右实现载人火星登陆。

第五,太空旅游。2001年4月28日,61岁的美国人蒂托乘俄罗斯“联盟TM-32”号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成为第一位太空旅游者。目前,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许多企业已提出多种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亚轨道飞行器方案并加紧开发。未来20年内,会有更多的人以旅游者的身份进入太空,太空旅游最终将成为一项产业。

张庆伟指出,世界各主要国家不惜斥巨资以不同方式来发展载人航天;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加深;大量发展空间应用技术,为材料、生命等空间科学方面的研究提供舞台。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太空资源的能力将会不断增强,人类将通过对太空这一新的领域的探索和开发而实现飞跃式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8

1. 十二花儿一朵朵,头顶帽子不挂钩。(月份)2. 十二花儿总相似,开在一起人爱看。(花卉)3. 十二花儿各自异,依次开放君莫忘。(季节)4. 十二花儿不用描,每个颜色十分娇。(色彩)5. 十二花儿向阳开,更让花房起华堂。(位置)6. 十二花儿不着土,庭院芬芳不须求。(种植方式)
第2个回答  2008-08-13
老鼠进书籍: 咬文嚼字

虎口拔牙: 胆子不小

龙王爷跳海: 回老家

马尾巴搓绳: 不合股

猴照镜子: 得意忘形

狗掀门帘: 全凭一张嘴

牛角上抹油: 又尖又滑

兔子尾巴: 长不了

蛇吃黄鳝: 比长短

羊伴虎睡: 靠不住

鸡蛋碰石头: 自不量力

猪鼻子插葱: 装象
太空的理解。。。。自己写,这个就不帮你了,只给你点资料好了

参考资料:

第3个回答  2008-08-13
1.咬文嚼字
2.胆子大
3.回老家
4.不合股
5.得意忘形
6.全屏一张嘴
7.又奸又滑
8.长不了
9.找死
10.靠不住
11.不自量力、不堪一击
12.装象
第4个回答  2020-01-19
虎口拔牙:
不知厉害
寻死
龙王爷跳海:
回老家
马尾巴搓绳:
使不上劲
猴照镜子:
一副猴相
狗掀门帘:
全靠一张嘴
牛角上抹油:
兔子尾巴:
长不了
蛇吃黄鳝:
吃不了兜着走
羊伴虎睡:
心惊肉跳
鸡蛋猪鼻子插葱:
装象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