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里学什么

如题所述

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肯定是第一位的。环境的压力,激烈的竞争,使同学们格外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说是“未进大学门,已知就业难”一点也不为过。考研成为大部分同学一入学就确立的目标,在四年苦读中孜孜以求。无意考研的同学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上大一就开始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大四时还要学习如何对自己的知识对自己这个人进行包装,以赢得招聘单位的欣赏和信任。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当然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大学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而不仅仅是打造一件工具。因此,在走出大学校门时,如果只是找到了一个听上去不错的工作,而没有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和和谐性格的人,还是有些辜负了大学生活。我认为,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大学里还应该学到健康完善的人格知识、和谐的人际关系知识和丰厚的人文知识。常常听到一些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在毕业时说,在导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先进的科学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做人。是的,人格知识是大学时代最重要的知识。古人不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吗?修身是一切大志向实现的前提。在许多大师身上,卓越的学识与人格相得益彰。能在大学时代接触一批德识双馨的好老师,一些真正的大师,真正的科学家,从他们身上接受和学习到的人格知识,将影响人的一生。不管以后是治学还是干实业或者做公务员,一个具有高尚的内心和行为的人,他的工作业绩一定能映照出他人格的伟岸,他人格的光辉也更能显示出他工作的意义。只要这样的“他”越来越多,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进步。和谐的人际关系知识也是大学里颇为重要的一课。现在已经很少人说大学是“象牙塔”,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但为数不少的大学生性格中多的还是独立和狂放不羁,还有一些则因大学里才俊太多无法凸现自己而备感失落。独立是一种可贵的品格,但独立得过分有时就会走向孤僻或者孤傲。一个处处看不起别人不尊重他人意见的大学生,在社会上如何与他人合作,与大家和谐共处呢?那些总是失落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的同学更需要改变心态。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是正常的,为什么不多展示自己比他人强的地方呢,或者虚心向那些杰出者学习,使自己也变得出色?再说就算是自己确实平凡又怎么样,只要尽心尽力,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又有什么好自卑的呢?有时间多和老师同学交流,与别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学着以谦逊的姿态、自信的姿态面对他人,努力从他人身上学习和汲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自己的心态也会越来越平静、从容,充满自信,自己与外面的世界也会越来越和谐。丰富的人文知识更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体现,对一些工科、理科、农科、医科大学生来说,人文知识似乎是无实际用处的。但一个只懂科技的匠人和充满了人文素养与关怀的科学家绝对是有区别的。哲学家罗素认为支撑人类生命必须有三种激情:对知识的渴求、对爱情的渴望、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和悲悯。人文知识的“无用”也许正是一个人成为大师的“大用”。想成为精神上富足、人格上健康的人,就应该多接触那些能提升精神境界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作品,进而将知识升华为一种关怀。关怀人的内心,关怀民族与国家的命运,关怀全人类的苦难与未来,活出人生的意义、境界乃至圣洁。要让学生充满人文关怀,使他们都成为人格健康、性格和谐的人,老师更需要提高这方面的素养,尤其是自觉性。高校中不少教师存在着专业化、技术化的倾向,因为这个直接同职称、工资、津贴、住房联系在一起。要强化教师的这种社会责任感,学校也有许多工作要做,要有一种机制让老师体会到多为学生付出值得,做一个责任心强的老师光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