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区柯克的电影风格是什么?

看杂志上这样写,但是自己不是很清楚。

心理悬疑片,利用你自己的想象来吓倒你自己,他擅长运用楼梯,阴影来制造特殊的心理模式。而不是凭借血腥的镜头和音效。他还有流畅的剪辑技术。反应人们的急躁与焦虑。
对很多人来说,“希区柯克”这个名字再也不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种电影手法的精神、成了悬疑惊悚的代名词;而希区柯克著名的那个人头侧像剪影,也不仅只是单纯的剪影,它还成了这“希区柯克精神”的一个图腾意向。

称呼这位由英国来到好莱坞发展的导演为恐怖大师,他当之无愧!相信只要是喜爱心理惊悚恐怖剧的观众,一定会对“希区柯克”这个名字感到熟悉,自大师以后的许多相同类型剧,或多或少都会被拿来与希区柯克做研究比较一翻。这位世界所公认的恐怖大师,事实上也是由他发明了“惊悚文艺类影片”(the thriller genre)这一电影类型。阿佛莱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同时也是个优秀的技师,熟练的把性感、悬疑、幽默都融合在一部电影里。

从小螺丝钉到大导演

希区柯克的电影事业起始于1919年为派拉蒙最有名的Players-Lasky工作室做默片的说明插图。这份工作让他习得了编剧写作、编辑和艺术指导的知识,并在1922年升上助理导演的地位;该年他执导了一部未完成的电影《13号》(Number 13),或译《皮伯蒂夫人》(Mrs Peabody);而他第一部完整执导的电影则是《欢乐花园》(The Pleasure Garden ,1925)。有了这个经验,再加上在德国UFA作助理导演的经历,因而在他电影里,对于视觉上的设计和语言结构上的展现,出现了表现派作风的特质。《房客》(The Lodger ,1926)这部让他在电影界名声大作的电影,就是开创了希区柯克式电影风格的一个典型样本:一个无辜的主角,被人阴错阳差扣上一道罪名,因而连带的被卷入一连串阴谋策划好的圈套中。

喜欢不经意露脸的导演

希区柯克可以说是表现欲非常强的导演,除了常在自己得电影中亮相外,在海报上也常常出现他的侧面剪影。而他的喜爱亮相的举动被柯克迷察觉出这些惯性以后,大家不免会在片中寻寻觅觅那个像大提琴的胖身影:《蝴蝶梦》(Rebecca ,1940)的电话亭旁、《电话谋杀案》(Dial M for Murder ,1954)在墙上的某张小照片里、《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 ,1959)一开始他提着大提琴箱子,拼命拍公车的门想要上车、《惊魂记》(Phycho ,1960)出现在房地产公司、《群鸟》(The Birds ,1963)片头他拉着狗走出鸟店……后来希区柯克为了怕观众只顾着在电影里寻找他的身影,而忘记要去注意剧情,干脆在片子一开始的前几分钟就会露脸出现,免得大家因分神而影响了观影的情绪。

取用演员的挑剔个性

从希区柯克的电影当中,不难发现他似乎是偏爱金发美女的!比如《深闺疑云》(Suspicion ,1941)中的琼·芳汀(Joan Fontaine)、《后窗》(Rear Window ,1954)《电话谋杀案》《捉贼记》(To Catch a Thief ,1955)中的格蕾丝·凯莉(Grace Kelly)、《迷魂记》(Vertigo ,1958)中以冒牌身份假跳楼的金·诺娃(Kim Novak)、《怪尸记》(The Tronble with Harry ,1955)里认为自己才是杀死丈夫凶手的莎莉·麦克琳(Shirley MacLaine)、《擒凶记》(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56)的桃丽丝·戴(Doris Day)、《西北偏北》的伊娃·玛莉(Eva Marie Saint)、《惊魂记》(Phycho ,1960)里面在浴室被谋杀的珍妮·李(Janet Leigh)、《群鸟》及《艳贼》(Marnie ,1964)里的提比·海德莉(Tippi Hedren)、《冲破铁幕》(Torn Curtain ,1966)的茱莉·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这些都是影坛上的金发美女。他也曾经说过:“金发美女最适合被谋杀!想像一下,鲜红的血从她雪白的肌肤上流下来,衬着闪亮的金发是多么美阿!”。而其中又以摩洛哥王妃格蕾丝·凯莉为难能之选,获得希区柯克青睐,连续三次出演他的片子。
除了这些典型的金发美女,他也喜欢用长的得体俊秀的男人,来搭配这些冷艳美女,真是好一对俊男美女所组成的电影,令观影者赏心悦目极了!像是现今被公认的性格男星詹姆斯·史都华(James Stewart)在《后窗》、《夺魂索》(Rope ,1948)、《迷魂记》、《擒凶记》,以及加利·格兰特(Cary Grant)在《深闺疑云》、《美人计》(Notorious ,1946)、《捉贼记》、《西北偏北》,这两位帅哥在这些片中和上述所提及的金发美女搭档演出。另外更别忘了还有《惊魂记》里清秀俊美的精神分裂杀手安东尼·柏金斯(Anthony Perkins)、《冲破铁幕》里保罗·纽曼(Paul Newman)所饰演的科学家、《艳贼》里至今愈老愈拿翘的老帅哥辛·康纳利(Sean Connery)。

吓死你不偿命!

这种令阅听者赏心悦目的俊男美女组合——大师就是大师——希区柯克就是有办法把这样的组合转变成心理战栗片,这跟现代科技特效所呈现出来的悬疑紧张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他不靠恶心的镜头和死法,以及夸张煽动的剧情,但是他就是有办法在片中的某位主角挂掉之前,先让观众的脑细胞死掉一堆而神经紧张兮兮的。(不过《惊魂记》这部片在当时播出以后,女主角珍妮·李在浴室里的死法,可是吓得一堆美国观众不敢进浴室洗澡的呢!)

根据希区柯克的理论,所谓的悬疑必须是假设以观众群为主线,透过提供观众剧中角色陷入危机的情节来发发展,但是观众却无法得知这些角色与危险是谁而造成、或是会再造成什么样的危险的这种紧张气氛。但是为了达到能令人印象深刻和感情印象,又必须让身处其中的无辜者不会受到伤害,于是男女角色之间的互动,都呈现在观众面前,唯剧中的男女主角彼此都毫不知情,我们可以藉由故事的叙述发展来了解男女演员之间的错综复杂,但是我们却无法推测下一步,希区柯克会让他们发生什么事情!

永远的惊悚代名词

这种声东击西的游戏手法,却是让后人回味无穷的戏剧张力,他的多部片子都成了经典的代表,为许多后辈导演模仿学习。而其中三部纯正一时的电影杰作:《后窗》、《西北偏北》、《惊魂记》,更真是典型的线索追踪电影,充斥着让我们会想起希区柯克的元素:足智多谋的拍摄手法、不可思议的男女角色关系、戏剧性的真相、明亮鲜明的色彩、内敛的玩笑戏弄、机制风趣的象征符号、和最重要的——能支配人心的悬疑配乐。因为这些元素,成就了“希区柯克”这个与悬疑紧张划上等号的代名词——让人感觉无助、惊吓、祈祷着接下来要(或不要)发生什么——而这,就是这就是希区柯克!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7786535.html?si=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16
不仅仅是纯电影的技巧,他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有多重人格,希区柯克的电影人格也是多重的.他是悬念大师,也是心理大师,更是电影中的哲学大师。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如此深刻地洞察到人生的荒谬和人性的脆弱。在精心设计的技巧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一颗在严厉的天主教家教之下饱受压抑的灵魂。希区柯克的电影,是生与死、罪与罚、理性与疯狂、纯真与诱惑、压制与抗争的矛盾统一体,是一首首直指阴暗人心的诗。
希区柯克认为,在电影艺术形式中,营造悬念的关键在于激起观众强烈的好奇心,并知道如何在故事发展进程中,在导演和观众之间形成一种共谋。他把“惊骇”和“悬念”做了比较:惊骇可以使观众惊慌地跳起来,但悬念则使观众一直处于一种狐疑、焦虑的状态。
20世纪初,电影正处于无声片时代。希区柯克初期拍摄的影片都是无声片。他认为,拍摄无声影片,要通过巧妙地构图、剪辑并适当地插入一些文字说明来叙述故事.随着对有声电影的了解,希区柯克也开始在他的影片中刻意、谨慎地使用音响效果。
希区柯克能像当时好莱坞大多数导演那样先拍摄各种镜头,然后再把这些镜头重新剪接。但是希区柯克则坚持严格按照剧本拍摄,并按他自己的意图剪接。正如《希区柯克和他的时代》一书中写的:“希区柯克(拍摄出来)的素材,就像一幅拼图,只能用一种方法拼出来,那就是希区柯克的方法。”
希区柯克喜欢在自己电影里客串,他说他是故意的,这样做是为了提醒观众这只是一部电影。在《房客》中,他首次运用了“罪孽转移法”,虽然房客最终是无辜的,但整部影片将他完全塑造成一个古怪、诡秘的杀人犯形象.在“罪孽转移”的同时,希区柯克也经常故意将反角塑造得风度翩翩、幽默有趣.。“希区柯克女郎”有着统一的标准:美艳不可方物、富有幽默感,甚至一样的体型与心理形象--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难以捉摸的神秘气质,甚至垂在耳边的发式,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都是金发!
有窥视倾向的人或者用窥视者的视角来拍摄,是希区柯克电影常常表现的一个方面。利用情节来制造悬念时,道具必不可少。希区柯克在影片片常用道具来达到令影片中的人物“恍然大悟”或“大吃一惊”,并加重紧张的气氛。希区柯克本人的婚姻似乎无可争议的美满,但他的作品里的婚姻都笼罩着阴影。就像在《农夫的妻子》里说的:婚姻生活就像一个蒸汽压路机,压扁了男人的希望和女人的喜悦。
第2个回答  2008-07-11
心理悬疑片,利用你自己的想象来吓倒你自己,他擅长运用楼梯,阴影来制造特殊的心理模式。而不是凭借血腥的镜头和音效。他还有流畅的剪辑技术。反应人们的急躁与焦虑。

根据希区柯克的理论,所谓的悬疑必须是假设以观众群为主线,透过提供观众剧中角色陷入危机的情节来发发展,但是观众却无法得知这些角色与危险是谁而造成、或是会再造成什么样的危险的这种紧张气氛。但是为了达到能令人印象深刻和感情印象,又必须让身处其中的无辜者不会受到伤害,于是男女角色之间的互动,都呈现在观众面前,唯剧中的男女主角彼此都毫不知情,我们可以藉由故事的叙述发展来了解男女演员之间的错综复杂,但是我们却无法推测下一步,希区柯克会让他们发生什么事情! 这种声东击西的游戏手法,却是让后人回味无穷的戏剧张力,他的多部片子都成了经典的代表,为许多后辈导演模仿学习。而其中三部纯正一时的电影杰作:《后窗》、《西北偏北》、《惊魂记》,更真是典型的线索追踪电影,充斥着让我们会想起希区柯克的元素:足智多谋的拍摄手法、不可思议的男女角色关系、戏剧性的真相、明亮鲜明的色彩、内敛的玩笑戏弄、机制风趣的象征符号、和最重要的——能支配人心的悬疑配乐。因为这些元素,成就了“希区柯克”这个与悬疑紧张划上等号的代名词——让人感觉无助、惊吓、祈祷着接下来要(或不要)发生什么——而这,就是这就是希区柯克!
第3个回答  2008-07-11
对很多人来说,“希区柯克”这个名字再也不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种电影手法的精神、成了悬疑惊悚的代名词;而希区柯克著名的那个人头侧像剪影,也不仅只是单纯的剪影,它还成了这“希区柯克精神”的一个图腾意向。

称呼这位由英国来到好莱坞发展的导演为恐怖大师,他当之无愧!相信只要是喜爱心理惊悚恐怖剧的观众,一定会对“希区柯克”这个名字感到熟悉,自大师以后的许多相同类型剧,或多或少都会被拿来与希区柯克做研究比较一翻。这位世界所公认的恐怖大师,事实上也是由他发明了“惊悚文艺类影片”(the thriller genre)这一电影类型。阿佛莱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同时也是个优秀的技师,熟练的把性感、悬疑、幽默都融合在一部电影里。
从小螺丝钉到大导演

希区柯克的电影事业起始于1919年为派拉蒙最有名的Players-Lasky工作室做默片的说明插图。这份工作让他习得了编剧写作、编辑和艺术指导的知识,并在1922年升上助理导演的地位;该年他执导了一部未完成的电影《13号》(Number 13),或译《皮伯蒂夫人》(Mrs Peabody);而他第一部完整执导的电影则是《欢乐花园》(The Pleasure Garden ,1925)。有了这个经验,再加上在德国UFA作助理导演的经历,因而在他电影里,对于视觉上的设计和语言结构上的展现,出现了表现派作风的特质。《房客》(The Lodger ,1926)这部让他在电影界名声大作的电影,就是开创了希区柯克式电影风格的一个典型样本:一个无辜的主角,被人阴错阳差扣上一道罪名,因而连带的被卷入一连串阴谋策划好的圈套中。

喜欢不经意露脸的导演

希区柯克可以说是表现欲非常强的导演,除了常在自己得电影中亮相外,在海报上也常常出现他的侧面剪影而他的喜爱亮相的举动被柯克迷察觉出这些惯性以后,大家不免会在片中寻寻觅觅那个像大提琴的胖身影:《蝴蝶梦》(Rebecca ,1940)的电话亭旁、《电话谋杀案》(Dial M for Murder ,1954)在墙上的某张小照片里、《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 ,1959)一开始他提着大提琴箱子,拼命拍公车的门想要上车、《惊魂记》(Phycho ,1960)出现在房地产公司、《群鸟》(The Birds ,1963)片头他拉着狗走出鸟店……后来希区柯克为了怕观众只顾着在电影里寻找他的身影,而忘记要去注意剧情,干脆在片子一开始的前几分钟就会露脸出现,免得大家因分神而影响了观影的情绪。

取用演员的挑剔个性

从希区柯克的电影当中,不难发现他似乎是偏爱金发美女的!比如《深闺疑云》(Suspicion ,1941)中的琼·芳汀(Joan Fontaine)、《后窗》(Rear Window ,1954)《电话谋杀案》《捉贼记》(To Catch a Thief ,1955)中的格蕾丝·凯莉(Grace Kelly)、《迷魂记》(Vertigo ,1958)中以冒牌身份假跳楼的金·诺娃(Kim Novak)、《怪尸记》(The Tronble with Harry ,1955)里认为自己才是杀死丈夫凶手的莎莉·麦克琳(Shirley MacLaine)、《擒凶记》(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56)的桃丽丝·戴(Doris Day)、《西北偏北》的伊娃·玛莉(Eva Marie Saint)、《惊魂记》(Phycho ,1960)里面在浴室被谋杀的珍妮·李(Janet Leigh)、《群鸟》及《艳贼》(Marnie ,1964)里的提比·海德莉(Tippi Hedren)、《冲破铁幕》(Torn Curtain ,1966)的茱莉·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这些都是影坛上的金发美女。他也曾经说过:“金发美女最适合被谋杀!想像一下,鲜红的血从她雪白的肌肤上流下来,衬着闪亮的金发是多么美阿!”。而其中又以摩洛哥王妃格蕾丝·凯莉为难能之选,获得希区柯克青睐,连续三次出演他的片子。
除了这些典型的金发美女,他也喜欢用长的得体俊秀的男人,来搭配这些冷艳美女,真是好一对俊男美女所组成的电影,令观影者赏心悦目极了!像是现今被公认的性格男星詹姆斯·史都华(James Stewart)在《后窗》、《夺魂索》(Rope ,1948)、《迷魂记》、《擒凶记》,以及加利·格兰特(Cary Grant)在《深闺疑云》、《美人计》(Notorious ,1946)、《捉贼记》、《西北偏北》,这两位帅哥在这些片中和上述所提及的金发美女搭档演出。另外更别忘了还有《惊魂记》里清秀俊美的精神分裂杀手安东尼·柏金斯(Anthony Perkins)、《冲破铁幕》里保罗·纽曼(Paul Newman)所饰演的科学家、《艳贼》里至今愈老愈拿翘的老帅哥辛·康纳利(Sean Connery)。

吓死你不偿命!

这种令阅听者赏心悦目的俊男美女组合——大师就是大师——希区柯克就是有办法把这样的组合转变成心理战栗片,这跟现代科技特效所呈现出来的悬疑紧张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他不靠恶心的镜头和死法,以及夸张煽动的剧情,但是他就是有办法在片中的某位主角挂掉之前,先让观众的脑细胞死掉一堆而神经紧张兮兮的。(不过《惊魂记》这部片在当时播出以后,女主角珍妮·李在浴室里的死法,可是吓得一堆美国观众不敢进浴室洗澡的呢!)

根据希区柯克的理论,所谓的悬疑必须是假设以观众群为主线,透过提供观众剧中角色陷入危机的情节来发发展,但是观众却无法得知这些角色与危险是谁而造成、或是会再造成什么样的危险的这种紧张气氛。但是为了达到能令人印象深刻和感情印象,又必须让身处其中的无辜者不会受到伤害,于是男女角色之间的互动,都呈现在观众面前,唯剧中的男女主角彼此都毫不知情,我们可以藉由故事的叙述发展来了解男女演员之间的错综复杂,但是我们却无法推测下一步,希区柯克会让他们发生什么事情!

永远的惊悚代名词

这种声东击西的游戏手法,却是让后人回味无穷的戏剧张力,他的多部片子都成了经典的代表,为许多后辈导演模仿学习。而其中三部纯正一时的电影杰作:《后窗》、《西北偏北》、《惊魂记》,更真是典型的线索追踪电影,充斥着让我们会想起希区柯克的元素:足智多谋的拍摄手法、不可思议的男女角色关系、戏剧性的真相、明亮鲜明的色彩、内敛的玩笑戏弄、机制风趣的象征符号、和最重要的——能支配人心的悬疑配乐。因为这些元素,成就了“希区柯克”这个与悬疑紧张划上等号的代名词——让人感觉无助、惊吓、祈祷着接下来要(或不要)发生什么——而这,就是这就是希区柯克!

参考资料:(1).html

第4个回答  2008-07-11
希区柯克所贡献给电影艺术的,绝对不仅仅是纯电影的技巧。就像他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有多重人格一样,希区柯克的电影人格也是多重的。他是悬念大师,也是心理大师,更是电影中的哲学大师。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如此深刻地洞察到人生的荒谬和人性的脆弱。在精心设计的技巧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一颗在严厉的天主教家教之下饱受压抑的灵魂。希区柯克的电影,是生与死、罪与罚、理性与疯狂、纯真与诱惑、压制与抗争的矛盾统一体,是一首首直指阴暗人心的诗。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