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佛了,网络流行语,表示服了的意思。“佛”指代了服,服气的服。该词和我佛慈悲、佛系生活等等一点关系也没有,该词就是“我服了”一词的谐音的说法。
该词最早出自抽象TV吧,最早源自于直播间,而后慢慢作为一个比较大众的网络语开始被人所熟知。
其作为网络语的该词,其有比较常见的两种用法,一就是表达敬佩之情,心服口服了。二则指代并不是真正的心服口服,而是作为一种无语了的吐槽的表达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中国人多,信仰也多,不过,作为中国人,没去过寺庙的,恐怕少之又少。

寺庙里的满天神佛,想必是大家对佛教最直观的印象了。然而,历史书上却说,佛陀是个实实在在的人。那么,“佛”到底是什么,是高人一等的神,还是普普通通的人呢?

佛,是“佛陀”的简称。佛陀,梵文Buddha的音译,有时也译作“佛屠”、“浮屠”等。

佛陀的意思,是觉者,是对觉悟之人的尊称。很多人知道,佛陀名叫“释迦牟尼”(梵文Śākyamuni),但其实,这“释迦牟尼”也是尊称,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佛真正的名字,叫作乔达摩·悉达多(梵文Gotama·Siddhāttha),不过,对中国人来说,这个名字却是最陌生的。

虽然有名字显得很神秘,而且又有两个尊称,但其实,最初的佛,是实实在在的人。

他是净饭王的太子,是迦毗罗卫国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但是,他见到了生、老、病、死种种的苦,体悟到自己与大家一样,都免不了这种种的苦,所以下定决心,出家修行,一定要想明白——什么是苦?苦是怎么来的?怎么样才能消除苦?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思索与探究,净饭王太子终于想明白了。据佛教经典记载,他是在菩提树下想明白这些问题的,所以后来,菩提树就成了佛教的圣物。

在自己想明白(觉悟)之后,佛就开始给大家讲道理,讲什么道理呢?简而言之,就是苦集灭道。所谓苦集灭道,便是前面说的这几项:什么是苦?苦是怎么来的?怎么样才能消除苦?

佛在世间宣扬佛法(讲道理)四十多年,最终在沙罗双树间入灭。

不过,佛法并没有因为佛的入灭而消失,佛在世间培养了一大批觉悟的弟子,也就是佛教僧团,这些人继承了佛的事业,继续为那些“不明白”的人讲道理。

佛并不是神,而且,佛明确表示,自己和自己的事业,基本上不关神的事儿。

只不过,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大家逐渐发现一个问题:把教主释迦牟尼的地位抬高,这样,传播佛教效率就会高很多。于是,佛就从一位人生、社会、心灵的导师,变成了一尊偶像,再变成了法力无边的神。

有漏君以为,佛真正迷人的,是他的思想,是他作为心灵导师的功绩。佛是心灵导师,不过他从不用鸡汤,而是心平气和地给人讲道理——这一点,佛和同时代的孔夫子、苏格拉底很像,他们三位,无疑是世界历史舞台上的三座高峰。

所以说,去寺庙里求佛帮忙办事儿,这想法还是省省吧,人家是心灵导师,不会那么俗的。而如果真的打算要了解佛所开启的心灵世界,那时候才会发现,佛原来是如此地迷人,在心灵上,他的贡献已经超越了凡人,成为了一尊大神!

原创不易,请多多支持!

第2个回答  2019-02-03
佛的本意是圣贤,在我眼里,佛是那些具有大智慧、通晓事理、超脱生死、品格高尚的人。他们由于心性高洁,淡化得失,很少有烦恼。因此,求佛应该是追求一种境界。
那些仅仅靠折磨自己考验自己来说明决心的人,是不可能成佛的。因为那是着相,是执著、是痴。灵悟在于放松自己、无拘无束,更高境界在于放松他人。
佛的异化是从佛的神化开始的。
把万人敬仰的圣贤神化,在认识还不发达的古代,并不是难事。
神化的最高境界是精神化、概念化。这是一种虚质。
后来的佛,被当作人的心里那块善良、美好的部分。
佛在心头坐。
恻隐、热情、随顺……等等。我们要尊敬这些美德,呵护这些美好。见心见性。
要有着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激之心。
再泛化,佛是万事万物中美好的那一面。我们并不需要知道佛是什么,佛是什么样子。
佛在百草头。佛在万事万物,在任何时空。
礼佛,其实是珍惜、赞美、温存这些好的成分,并坚持“美好始终在”的这种信念。
发现美,并展示美,甚至创造美,这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
“佛在心中”或“心中有佛”是做人的很高境界,但仍然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激活万事万物的佛性,激发万事万物的美好。
我们需要对佛虔诚,不仅仅是口头上说,不仅仅是在心里默念,而是让每一个细胞都有体会,让美好渗透身心。
不仅仅是思想,不仅仅是感受,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做出这些努力,去实现美好的大千世界。
被称为佛的先哲,正是这样通过实现了别人、美好了世界从而实现了自己。
第3个回答  2020-03-08
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
[梵文
Buddha
]。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佛陀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觉悟者”。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一个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的人,真正圆满觉悟的人,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者。佛教与耆那教都以“佛陀”这个称号来尊崇他们的创始者;也用这个称号来称呼真正解脱的人[1]。但通常所称的佛陀,系指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
在上座部佛教中,承认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诸佛”,如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之过去七佛、未来佛弥勒菩萨,《大史》记载有二十五佛。
大乘佛教则进一步认为在他方世界有无量无边的佛——“十方世界诸佛”,例如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等等。如圣严法师在《正信的佛教》所说:“在现有历史的记载中,虽然只有释迦一人是佛,可是过去久远以前,这个世界曾经有佛出生,未来的久远以后,这个世界仍将有佛出生,现在的十方世界,也有很多佛的存在。所以,佛教不以佛陀是独一无二的,(大乘)佛教承认过去、现在、未来,有着无量无数的佛陀,乃至相信所有的人,所有的有情众生(动物)不论信佛与否,将来都有悟道成佛的可能,因为佛教阐明:佛陀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陀。在境界上,凡圣虽有不同,在本质上,佛性一律平等。
与某些其他宗教里至高无上的神不同,佛不是神也非造物主,也不掌管人们的吉凶祸福。比如佛陀不能改变人类所造下的业,也没法度化无缘之人。
佛教认为佛陀是具有无上智慧和圆满觉悟者,称为获得无上正等正觉者(梵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与佛教徒是师生关系,佛教徒自称为“佛弟子”,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因此正信的佛教徒对于佛陀的态度,是尊重恭敬与请益学习,而不只是顶礼膜拜。其他宗教以为佛教徒顶礼膜拜是崇拜偶像的行为,这对佛教是极大的误解,佛教徒的顶礼膜拜是发自内心对佛陀法身之无上甚深微妙智慧与慈悲心表达最崇高的敬意,而非对佛像的依恋与偶像崇拜。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世尊告须菩提尊者“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是最佳的注解。
以上座部佛教的观点来看,人们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而成为超越生死的阿罗汉,而阿罗汉可依照修行过程、智慧能力的不同分为佛陀、辟支佛与声闻阿罗汉三种,其中声闻阿罗汉数量最多,而佛陀最稀有,成佛需要比其它种类的阿罗汉付出更多的努力修行菩萨道、经历更漫长的轮回时期(不少于三大阿僧只劫)。但佛陀却具备声闻阿罗汉、辟支佛阿罗汉所不具备的智慧和能力。如杂阿含经中提到,如来拥有“如来十力”,“如此十力,唯如来成就,是名如来与声闻种种差别”
大乘佛教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佛,而且世界所有生命的最终归宿都是成为佛。不过从凡夫到成佛一般要经历三大阿僧只劫。但只要修行努力精进,可以化长劫为短劫。
第4个回答  2019-03-04
佛,fo,从人从弗。人表意,表示看不清楚;弗(fu)表声,有"不正而使其正义“之义。佛,表示看不清楚而想看清楚之意。
读音fó



繁体字:佛异体字:仏
结构:左右
部首:亻汉字首尾分解:亻弗汉字部件分解:亻弗
部外笔画:5总笔画:7
郑码:NYND
五笔86:WXJH五笔98:WXJH仓颉:OLLN
四角号码:25227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4F5B
笔顺编号:3251532
笔顺读写:撇

横折

竖折弯钩


字义解释
编辑
佛有多种读音,举例如下:


方云禅画
佛国好景绝尘埃...一花一叶一如来
基本字义
1.〔仿~〕见“仿”。
仿佛:⑴副词,似乎;好像。例:他干起活来仿佛不知道什么是疲倦。⑵动词,像;类似。
2.古同“拂”,违背,违反
佛戾:动词,违反违背。
详细字义
〈动〉
1.通“拂”。违背
[violate]
 [1]
,戾也。或作拂。——《集韵》


基本字义
1.见"佛肸"﹑"佛狸"。
2.通"弼"。辅助。《诗.周颂.敬之》:"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郑玄笺:"佛,辅也。"陆德明释文:"郑音弼。"马瑞辰通释:"古'弼'字其音均与'佛'近,故'弼'可借作'佛'也。"一说,佛训为"大"。《诗.周颂.敬之》"佛时仔肩"毛传:"佛,大也。"参阅清钱大昕《潜研堂集.答问》。
3.《论语》:“佛肸召见孔子欲往”,应读bì;


(名词)
佛陀的简称,意为修行完满的人。
佛教徒称修行圆满的人
佛教
佛像
佛号或佛经
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