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文明演进的基本轨迹和大趋势是什么

如题所述

商代以前不明了,从周朝说起
周代,分封制,以周天子为中心,三公九卿辅佐,控制都城周边区域,地方权力下放给独立的诸侯国。这样容易导致国家分离。
秦,中央集权,地方置县,以皇帝为中心,集各方之权于中央,皇帝亲掌,朝廷大臣辅佐。这样的话,全国政令出自皇帝,国家兴亡取决于皇帝是否贤明。
汉,先分封后集权,诸侯国只是摆设,本质还是秦代的政治制度。三国略去
西晋,分封制,后果就是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事实证明分封政治制度的失败。
东晋、南北朝,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发扬光大,文化政治权利掌握在门阀世家之手,国家为门阀所架空,这时的门阀世家实际上是国家的毒瘤。
隋,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商讨起草行政命令,门下省审查监督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这样就形成了权力的相互制约,防止某方独大和腐败。创立科举制度,从平民中取士,打破门阀世家的政治垄断,但未站稳脚跟。这时的门阀世家力量很大,世家反攻中央朝廷,导致二世而亡。
唐,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制,大力发扬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外,在中央设置多个丞相,分制相权,是后世内阁的萌芽,行政命令需多个丞相讨论,经三省审查执行。但是这样又容易形成党争,导致朝廷命令混乱。
宋,继承三省六部、多相、科举,在中央另设枢密院,掌控军事,虽然说枢密院由文臣掌握,但是初步将军事从政事中分离出来,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提升士大夫政治地位,形成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同样,这样也会导致大规模党争。
元代很短,不提
明,废中书门下两省,废丞相,将监察院地位提升,行使监察权,明成祖时设大学士,行丞相权,后面就形成了明朝内阁,政令皆出于内阁。内廷设内监,由宦官掌控代表就是司礼监。内阁成员由皇帝与内阁共同提名,在朝堂上经大臣讨论,交予内阁、内廷任命通过。内廷人员任命由皇帝直接掌握,但也需于内阁讨论才能通过。明代是士大夫治天下,圣天子垂拱而治。说白了就是国家由内阁来管理,皇帝你看着就行,皇帝当然不甘心,于是设立内廷来牵制内阁,分享实际的政治权力。这样党争也就越来越激烈,有帝党、内阁党、内廷党,内阁人数较多,内阁成员又相互结党,内廷也是相互结党。看看明朝后期阉党、东林党、吴党、楚党、复社等等,党争之烈可见一斑。
清,继承明朝内阁,又设军机处,军机处行内阁职权,架空内阁,军机处由皇帝执掌,实际权力全归于皇帝。清朝是外族建立,朝廷上实际权力由占少数的满洲贵族掌握。
纵观历史,其政治轨迹就是由分封到集权,由中央集权到中央内部分权制约。大趋势就是由分权到集权再到权力相互制约以达到权力平衡。若是没有清朝,最后发展的结果可能就是西方的三权分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2
民族统一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