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两个历史问题,一个关于祖逖和岳飞,一个关于刘伯温

1.岳飞是民族英雄,可是祖逖也是民族英雄啊!而且战功好像不亚于岳飞,经历也和岳飞有些相似,为什么男女老少都知道岳飞,却很少有人知道祖逖呢?还有刘琨也很少有人知道。 2.刘伯温是怎么死的?以前老师说据说是被朱员璋用毒酒毒死的

1、祖逖和刘琨处于南北朝时期,目前对这个时期的认识和评价不够统一,当时是一个分裂的朝代,有人认为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也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步伐。在隋朝统一天下后,合并关东与江南人而形成新汉族,开创出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时期。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个让汉人感到耻辱的年代,汉人在北方游牧族眼中是两脚羊,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可以任鲜卑的游牧族宰割。祖逖等人的抵抗是解救被屠宰的汉人,但被一些历史学家来看这些抗击行为也许会被扣上破坏民族大融合呢,怎能再推举为民族英雄?

当然有没有文学家对此段历史感兴趣,编纂成书更重要。

2、在朱元璋讨伐天下过程中,刘伯温功劳甚大,在鄱阳湖大战中甚至救过朱元璋一命,若不是刘伯温,朱元璋早就被一炮轰死了。民间传说刘伯温能呼风唤雨,神通广大,是和诸葛亮齐名的人物,《明史》也称赞他“佐定天下,料事如神”。刘伯温“性刚嫉恶,与物多忤”,但他的悲剧不在于他的这种性格,而是他所遇非人。如果刘伯温碰上的不是朱元璋这样的雄主,而是像刘备这样的仁主,那就是另一番天地了。正因为刘伯温料事如神,才惹来杀身之祸。天下安定,还需要刘伯温这样的不世奇才吗?碰到朱元璋这样唯我独尊的封建皇帝,刘伯温怎么都逃不过一死。

朱元璋登基后,对付刘伯温的方法与对付李善长如出一辙,只是刘伯温在朝中的根基不像李善长那么深,势力也没有李善长那么大,朱元璋稍微耍了几个花样之后刘伯温就死了。思虑周详,干脆利落,这正是朱元璋的一贯作风。
刘伯温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所以他往往利用自己的天文知识来达到进谏的目的。但是,即使是现在的天气预报都有不准的时候,更何况明代?有一次刘伯温就栽了一个跟斗,他以求雨为条件,向朱元璋“透支”了一项要求,朱元璋答应了,结果过了一个多月这雨都没下。朱元璋心里很高兴,终于抓到了刘伯温的把柄,表面上却勃然大怒。刘伯温一看不好,借着给妻子办后事的机会,告老还乡了。
朱元璋怎么会忘了他呢?当年冬天就把刘伯温给召回来了。刘伯温打定主意要韬光养晦,朱元璋多次想给他封爵,刘伯温就是不要。
洪武三年,朱元璋授刘伯温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刘伯温被授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岁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朱元璋赐刘伯温回家养老。刘伯温回老家后,“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韬光养晦的功夫更加到位。就连一个小官,经过精心化装骗入刘伯温家中,刘伯温得知实情后,也立即远远躲起来了。所以名为养老,实则避祸。
但朱元璋不会忘记他的,胡惟庸也不会忘记。偏偏江山易改,刘伯温秉性难移,他身在山野,心系天下。
在温州、处州间有一块地叫做谈洋,是私盐贩子的老巢,方国珍就是从那里起兵的。至正十三年十月,刘伯温就是因为奏请元政府剿灭方国珍而获罪,被羁押在绍兴。现在刘伯温希望朝廷可以在此地设巡检司防守,以防动乱,结果遭到当地人的反对。刘伯温便让长子刘琏将这件事上奏朝廷。
胡惟庸抓住机会,在朱元璋耳边进谗言,说刘伯温其实是看中了那块地有王气,便想在那里筑坟,将来自己的子孙就可以称王称帝,当地人不答应,刘伯温于是就请求设立巡检司,其实是为了一己私利。奸佞小人诬陷忠良,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朱元璋对此事的态度值得仔细分析,“帝虽不罪基,然颇为所动,遂夺基禄”。朱元璋心“动”的是什么呢?是他相信胡惟庸所说,刘伯温真的为自己选了一块有王气的风水宝地吗?应该不会,如果刘伯温想称王称帝,那他就不会出山来辅佐朱元璋打天下了。但是有一个理由肯定朱元璋心“动”,那就是刘伯温的才能,这才是朱元璋不敢放心的地方。如今天下初定,万一刘伯温心生异志,或另投他人,那就麻烦了。
还有一种可能,朱元璋的“所动”根本就是装出来的,他要骗的人恰恰就是进谗言的胡惟庸。朱元璋杀刘伯温的决心已定,却不想亲自动手,免得背上骂名,眼见胡惟庸如此急不可耐地要置刘伯温于死地,正好顺水推舟,借刀杀人。他也不用说什么,只需要轻车熟路地做几个表情,以胡惟庸的聪明伶俐立时便能明白,马上下去动手准备了。两人相互利用,但终是朱元璋老奸巨猾,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刘伯温已经不能在家呆下去了,他启程进京谢罪,“乃留京,不敢归”。朱元璋既不治刘伯温的罪,也不放他回家。朱元璋和胡惟庸都在等待下手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等到了,刘伯温生病了。胡惟庸奉朱元璋之命,带太医前来看病,实际上是来提前送终。刘伯温吃了太医开的药后,肚子里就长了一个拳头大小的肿瘤。一直等到刘伯温病入膏肓,朱元璋才赐刘伯温回家,免得他死在京城惹来麻烦。洪武八年三月,朱元璋亲自做了一篇文章赐给刘伯温,派人护送回家。刘伯温回家一个月后就死了,终年六十五岁。
k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2
先说1,岳飞,当时抗击的是外寇。 也就是说,在当时看来,那是“非我族类”。而且金也公开表示攻击的是:“汉”。 也就是中华。故而,岳飞是抗击外族,保护中华。
祖逖不同,虽然有闻鸡起舞的名闻,但是,长期以来,国人认为那是内战。东晋的时候,你看看北方的,都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华人。而非异族。南朝是宋、齐、梁、陈四朝。也都是华人。 最后北方灭南陈,建立隋朝,也是中华。所以祖逖只能算内战。 至于刘琨,小人物而已,不过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国人混战,无足轻重的人物而已。尚不足一晒。 以上,我的见解。

第二个,刘伯温死因,这是一个悬案。至今没有正确答案。你老师这样说,根据是野史。正史并无记载。 即使cctv的百家讲坛提到这个的时候,也是说,这是一个迷。历史小说类都说是胡惟庸所谓,或者朱元璋授意的。 实不足信。我本人亦颇不以为然。 我认为,还是病故。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1、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岳飞有人写,有人说,岳飞有《说岳全传》,过去有说书的,所以大多数底层老百姓就知道了,但不幸的是祖逖没有什么小说来写他(至少我们不知道以祖逖为主角的有什么小说),虽然有闻鸡起舞的成语,但没什么文化的普通百姓不知道啊,而且祖逖是病死的,远远没有岳飞死得那么悲剧啊。刘琨同理,没人写、没人说,自然知道的人就少了。这是我的理解。
2、刘伯温的死,明史上说他是病死的“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但同时也说“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说是胡惟庸毒死的,所以有人据此猜测,胡惟庸是奉朱元璋之命,毒死了刘伯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0-12

    宣传的原因,清代小说家钱彩写了一本《说岳全传》,讲述的就是岳家军的故事,而且被说书人广为流传,同时故事背景涉及到鬼神,对当时的人产生一种敬畏感,而祖逖刘琨,只有闻鸡起舞的典故,没有被广泛宣传,所以很少有人知道这俩人。就相当于现在的炒作,炒了才会火。

    百度百科的答案上说是刘伯温吃了朱元璋命胡惟庸带的药而身体不适,之后胡惟庸又给刘伯温带了一次药,吃了之后就已经快不行了。史书只是介绍了他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死因没写

第4个回答  2013-10-12
这跟宣传和文学作品有关。普通老百姓不可能抱着史书天天啃,大多数人了解历史人物来自于评书,小说影视作品。三国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人物出名度再没比这一时期高的了,还不是因为一本小说三国演义。
刘伯温晚年被胡惟庸挑拨,受到朱元璋猜忌,但是并不是朱元璋毒死的,是自己病死的。也有说法是胡惟庸假冒朱元璋的名义给病重的刘伯温开了一剂毒药毒死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