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详细�0�3

如题所述

我国在“平等、团结、互助”的基础上,加上“和谐”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本质特征的表述,与过去相比较,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这对我们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必须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定为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 关系 发展 现状 一: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长期保持稳定,这是由于我国经受得住各种严峻的考验,显示出我国民族强大的凝聚力,除了有我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以外,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我国的民族关系处理得很好,民族问题处理得很成功。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民族关系在总体和谐的情况下,也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着一些不大和谐的因素,主要是: 1、由于历史、自然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仍比较落后,贫困面大,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拉大。这方面的问题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少数民族的心理失衡,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有可能影响到民族关系。发展方面的不和谐有可能影响到民族关系方面的不和谐。 2、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民族之间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往往发生一些有损于民族团结的事。 3、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少数民族人口进入城市和散杂居地区,因利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和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而引发的矛盾近几年有增多的趋势,影响到城市和散杂居地区的稳定。 4、长期形成的民族之间的历史积怨和旧的观念没有完全消除,一遇突发事件便爆发出来,形成激烈的对抗,甚至会发生流血事件。 5、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干部和知识分子的政治诉求(包括在政治权利、自治权利和民族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将日益突出,如果这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很好地处理,也会影响到民族关系。 6、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也会对民族关系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四者关系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它们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互助、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是民族关系的基石;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实现民族互助、和谐的核心和重要保证,是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民族互助是民族平等、团结、和谐实现的途径、保障和推动力;民族和谐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最终目标和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民族关系上的体现。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系统工程。从根本上来说,必须抓好以下几项重要工作: 1、切实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对发展与民族问题的关系都有十分精辟的了解。同时,我们也应当把发展与民族平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去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不仅包括法律上、政治上的平等,也包括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平等。只有各民族的完全平等,国家才能长期稳定和发展。一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这种状况如果长期不能改变,让落后的民族地区永远落后下去,各民族的平等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要认真研究和解决涉及民族自治地方的一些制度性和政策性的大问题,如设立自治市问题和一些撤消自治县改为市的地方要求落实民族优惠政策的问题。应当看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今后还会有更多的自治地方提出这方面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把基本政治制度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到了一个重要地位, 3、要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还必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动摇。首先在理论上不能动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施行已经半个多世纪。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在理论界和学术界近年来在这方面出现一些论调,但不管如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的警示,这是很有针对性的,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4、加强民族团结。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要实现这个主题,必须处理好汉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以及各民族内部成员之间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安全,同心同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一要做到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大力推进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二要做到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基本常识的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三: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涉及全局的大问题。历史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姓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因此,要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对这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慎重对待。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时,要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严格区分矛盾性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建立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长效机制,努力把各类突发事件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胡锦涛同志在2005 年的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由此可见,民族关系处理的好坏,不仅影响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实现与否,而且决定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民族和谐是指各民族在发展中形成的平等团结、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相互关系。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从民族和谐到社会和谐,从民族发展到共同繁荣,这是我国协调民族内部、民族之间、民族与国家关系的根本途径。从一定意义来看,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就没有各民族的和谐发展,就无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