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真的积贫积弱吗?

一提到宋代,人们立即会联想到“积贫积弱”四字,以为这就是宋代的最大特点。教科书上用这四字来概括宋代,对此观念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宋代真是“积贫积弱”么?这个论调的形成,更多出自有目的和侧重的宣传么?

不要相信历史课本,都是唬人的,以突出阶级斗争为纲的正确性。
宋朝最大的问题是冗兵、冗官、冗费。具体来说就是兵太多、官僚体系太过庞大、政府花费太多。其实宋朝的军制和现在很像。分为禁军和湘军,很类似于本朝的野战军和预备役制度,宋朝的禁军只有几十万,是宋朝精锐部队,只有枢密院中央军委的组织才能调动,湘军则相当于现在的预备役,做一些运输、修造之类的简单工作,但是湘军数量就多了,因为宋朝把湘军作为一个吸收社会闲散人员的机构,给这些闲散人员一份工作,这也使得宋朝的内乱历朝历代是最少的,(除了什么宋江、方腊起义小打小闹一下好像也没有什么了),但造成了政府的大量开支,但是却加大了政府的负担。
冗官就是官员太多,宋朝的虚衔多、爵位多,好多的部门管着一个职务,文管系统庞大,有没有多少人愿意做武官。
冗费我个人认为就是上述两点总和,兵太多、官太多,政府开支就多。但是宋朝经济太强大了,可以说一点都不贫,宋朝政府财政收入只有30%依靠农业收入,剩下的70%则来自工商业税收。因此有学者认为宋代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宋朝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城市的扩大、人民生活的安定和文化的繁荣。到南宋时期,人中过百万以上的城市就有四五个。历朝历代都是很少见的,甚至强过贞观时期的大唐。
如果给宋朝真正下一个定义应该是“富而不强,韧而不坚”,宋朝经济强大但是军事屡战屡败,任北朝国朝更替,却屹立几百年不到。“积贫积弱”就是一句狗屁,千万别信历史书。
王船山的《宋论》我还真看了,梁启超时代之前学者们对王安石的态度都是极其厌恶的,认为熙宁变法纯粹的敛财,我个人认为这和当初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情结有关。不愿承认变法所有的功绩,王安石也被列为蔡京、贾似道之列成为白脸奸臣一个。
但是熙宁变法确实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宋朝贫弱的困局。其实宋神宗虽然贬黜了王安石,但是到死都没有停止变法。
梁任公高度评价王安石,称其为“三代以下唯一完人”,如果熙宁变法真的一无是处,还会这么高度评价他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1
是由其体制所决定的,太祖规定,出现流民,就吸纳进军队,导致军队冗兵,且出于其军制,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所以军事实力与其军队人数不成正比。太宗得位不正,崇文抑武,以期获得文官集团支持,白沟河一战,宋军精锐尽丧,勋贵一空,文官从此压制武官,军事实力一蹶不振,文官集团地位高涨,优待士人始为不可动摇之国策,科举,恩荫,官员大增,形成冗官。制度僵化,每年财政七成养军,两成养官,一成治河,岁无积财,始成积贫积弱
第2个回答  2013-10-21
这个观点是相对的,每个王朝的后期都会构成积贫积弱的形势,总体来说,两宋时期民众的生活质量较好,积贫积弱的是军队和官场,冗军冗员较多。
第3个回答  2013-10-21
你既然这么问,自然是已经有答案了呗。

因此咱只说一句,宋代积贫积弱没有问题,只是积贫积弱不等于真贫真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0-21
不,宋朝是积贫积弱,但政策不严明而已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