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过好背诵默写关

如题所述

一、问题的产生背诵作为传统古诗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历来为语文教学所重视,并早经证明是切实有效的方法。《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一些文言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都强调了背诵地必要性。只有让学生背下来,才能将这些知识储备在脑中,进而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思可以之为起点,言可引之为据,行可以之为师。在此基础上自然发展了能力。加强背诵的训练,不但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也是批判的继承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精华,更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有力措施。中考语文试题中关于背诵的考查形式是默写。道理不言而喻,因为在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中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口诵课文。其常见题型有三类:一类是直接默写,由命题人提供上句或下句,应试者填需要默写的内容;一类是理解性默写,由命题人提供有关的情境或课文内容,应试者根据要求默写,较之第一类,这一种试题的难度较大;第三类是客观题,由命题人提供若干项课文中的文句,其中有对的,也有错的,应试者根据要求从备选项中选择。然而我们的学生在各类考试中背诵默写题得分率极低,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过好背诵默写关呢?二、问题的解决1、激起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言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千古佳作,作品蕴涵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无不具有内在的魅力,稍加点拨,便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调动他们背诵的积极性。但是由于课文内容和学生本身等原因,有些文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背诵不是很快捷,这时,教师就要“下水”,“下水方知水深浅”,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过好“河”,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学生最先最直接模仿的榜样,学生善于从自己仰慕的老师身上受到感染,并在参照良师言行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强烈的自尊心会成为一种力量激励自己。例如:学习了《出师表》后,学生们用了较长时间也没背熟,有很多学生丧失了信心,有放弃的念头,我就及时“下水”,在课上熟练地把课文背了下来,从学生的神情看的出来,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成了了不起的人,一下子学生背的热情高涨起来,很快就完成了背诵任务,所以,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教方法,而且要启迪智慧,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激励学生勤奋的读书,贪婪的求知,逐渐提高自身能力。2、指导背诵的方法大声诵读出声背诵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也会为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大声诵读的基础上,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这种方法出声是关键,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而言,出声背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抓住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例文如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利用课文画面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歌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这是很多古诗文的特点。根据古诗文中画面感强的特点,以始终的画面形象来辅助记忆是一种良好的方法。所谓的“形象记忆法”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外在表象为内容的记忆,基本特点是记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不是本质,运用形象记忆的关键是想象、联想。  比如,有些古诗文景物描写如诗如画,人物刻画生动形象,可利用古诗文中词句所构成的画面来辅助背诵。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按诗的意境勾画出一幅山、水、日、帆组合而成的简笔画。依此背诵,不仅有利于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也有助于记忆。例文如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遵循写作顺序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学生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然后在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同类的文章还有很多,如《小石潭记》、《曹刿论战》、《出师表》等。  与此相类似的背诵方法是,根据课文线索背诵。与现代文相似,古诗文的写作线索也有写人、叙事、抒情等。例如,《桃花源记》就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展开记叙。按此线索背诵此文就较容易记忆。  整体分段联合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对于较长篇幅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如《曹刿论战》、《出师表》、《岳阳楼记》等篇目,这种方法是切实、有效而便捷的。限时强制记忆这是强制记忆法之一,要求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用这种方法配合适当的检查就会强化背诵的效果,例如限时背诵之后的即时检测。在学校里,教师采用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规定在适当的时间里完成固定的背诵量,并进行检测。这样反复强记,也会增加学习者的记忆经验,增强学习者的记忆能力和记忆效果。3、化背诵为默写形成能力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这时候,要求学生再拿起书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这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将前功尽弃,务必要求学生要认真对待。平时要注意汉字的认读和书写,将教材中出现的、常用的、易读错和混淆的形声字、形近字和多音字,分类整理制成卡片,常翻常看,熟记于心。任何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要靠练来实现。所以,除了将背诵与理解结合起来,为了扩大检查覆盖面,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完成任务,达到整体提高的目标,还要把背诵与默写结合起来,根据知识近期遗忘最快的特点,每背诵完一册或一个阶段后,就进行默写比赛,了解掌握情况,并及时评价,指出存在问题,肯定成绩,表扬先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把背诵记忆性内容安排分散进行,反复出现,使所背的内容在头脑中得以保持,巩固下来,终身受益。同时又改变只背不写的做法,避免写错别字,从而达到既快又准确的目标。三、课题反思:一到初三,古诗文背诵就成为“头等大事”。“死记硬背”是不足取的,无论是教师的背诵方法的引导,或是学生背诵过程中的领悟,都须讲究或渗透一些古诗文背诵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通过背诵加强记忆,巩固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内涵。《新课程标准》、教材规定的篇目都要背,背的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文言阅读能力,有了知识量的积累,才会达到能力的质的飞跃。背诵要熟,熟背才能熟用,还可以生巧。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只要心中有,说可脱口而出,写可信手拈来,进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才能打下坚实的文言基础。同时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