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仁爱的诗句 急用 谢谢

如题所述

宋代理学家张载在《西铭》中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提出了"民胞物与"的命题。这个命题的精神实质是泛爱一切人和物,在原始儒家那里这个精神实质是没有受到重视的。杜甫虽然没有发明这个词,但他的创作里是贯穿着"民胞物与"这个精神的。杜甫认为大自然养育了人类万物,对此他满怀感激,在《北征》诗中写道:"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大自然仿佛是万物的父母,不择好丑,一律加以护持。美丽的河山也是向人类敞开胸怀的:"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后游》)。同样,人类、特别是圣贤应与天地同心。在《过津口》一诗中说:"白鱼困密网,黄鸟喧嘉音。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他自己也是这样作人的:"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盘餐老夫食,分减及溪鱼。"(《秋野五首》)大自然赠与我们的东西,本应与万物分享。诗人认为应该这样理解自然,所以他写道:"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秋野五首》)。杜甫体会到人应该与万物同体同在:"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夏夜叹》),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利。而现实生活中却不是这样,《早行》一诗中写道:"飞鸟数求食,潜鸟何独惊!前王作网罟,设法害生成。"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对于动植万类、特别是对其中不能抵御弱肉强食的弱小者,杜甫是充满同情的。这在《观打鱼歌》和《又观打鱼》有充分的描写:"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大鱼伤损皆垂头,屈强泥沙有时立。"诗人对食鱼者说:"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君不见朝来割素鳍,咫尺波涛永相失!"你刚刚吃下去的鱼,如果不被捕获,也许正相忘于江湖呢!杜甫有时也有矛盾。这在《缚鸡行》中有深刻的表现: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5
“仁者爱人”——孔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