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官职由来

如题所述

大司马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地位相当于后世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或现代的“武装部队总司令”。《周礼》记载,大司马为夏官之首,主要职责是辅佐国王管理国家和军事事务,制定九法以平定邦国。应劭和韦昭的解释则强调了司马与武事的关系,古时以马为武的象征,大司马因此得名。


先秦时期,大司马在战时负责军事,平时则作为备选官员处理日常军事行政。如黄帝时的大司马容光,西周的姜子牙(吕尚)、齐国的田穰苴等,都是当时的杰出将领。


晋代,晋干宝的《搜神记》记载了周文王任命姜太公为大司马的故事,表明大司马在这一时期也具有崇高的地位。秦代虽设有太尉,但未置大司马,直到汉武帝时期,大司马才重新成为重要官职,由功勋卓著的将军如卫青、霍去病等加封。


在西汉,大司马逐渐从加官转变为独立官职,地位仅次于丞相。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等高级将领加封大司马后,不仅管理军事,还参与内朝决策,成为辅政要员。汉武帝后,大司马的权力进一步加强,成为内朝领袖,直接参与政务处理。


东汉时期,大司马的地位有所变化,起初是三公之一,后演变为外朝首领,但仍保留了内辅的性质。成哀帝时期,大司马由加官转为实官,正式成为三公之一,与司徒、司空共同掌管朝政。


三国时期,魏国、蜀汉和吴国都沿袭了大司马的设置,但职位有所不同。魏国的大司马在大将军之上,蜀汉的大司马则位于大将军之上,而吴国设有大司马和左、右大司马,分别高于上大将军。大司马在三国及晋代继续作为武官中的重要官职,反映了其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关键作用。




扩展资料

大司马,古代官名。《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汉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 西汉一朝,常以授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 东汉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东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 南北朝或置或不置,北朝魏、齐的大司马与大将军并为“二大”,典武事,亦在三公之上。陈但为赠官。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