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辨派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古史辨派名词解释是中国历史学中的一种学派,主要研究和探讨古代历史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扩展知识:

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疑古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点的学术流派。这个流派以胡适、顾颉刚为代表,他们认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根本就没有一个可靠的“信史”基础。1923年顾颉刚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

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认为中国的信史只能从东周算起,以前的史事是层累地造成的,即“时代愈后,传到现在的古史的积聚愈多,如一堆破烂的古董,层层叠加,每一层为了附合下一层,只能更加造作和加以曲解。”按照这种理论,所有以前的古代史料。

包括书本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等等,都应当打成死老虎,根本不相信其中可能有真实的历史。这一派的观点在当时影响很大,不仅使疑古辨伪思潮有了更加明确的理论和方法,而且使中国历史学的重建有了更加鲜明的实证精神。这种疑古思潮在当时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它推动了中国历史学的现代化进程。

使得中国的历史研究更加符合科学规范,更加具有科学精神。然而,古史辨派的观点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首先,它过于极端地否定古代史籍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对于一些可能有价值的史料也进行了否定。其次,它过于依赖考古资料和地下出土的文物作为证据。

对于一些没有考古资料支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也进行了否定。此外,“古史辨派”的观点也存在一些主观性和片面性,有时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判断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解释和证据。总的来说,“古史辨派”的观点对于推动中国历史学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在研究历史时,我们应该采取科学、客观的态度和方法,既不完全否定古代史籍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不盲目相信其中所有的内容。而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各种史料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研究,以得出更加准确、可靠的历史结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