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李鸿章何许人?他可是宦海沉浮数十年的官场老将,以深谙官场之道而著称。既然前面签订《马关条约》后背负了骂名又被朝廷一撸到底,为何这个时候又要出面去蹚这趟浑水呢?如果将视线回到1900年时,或许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1900年7月,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收到慈禧的上谕,朝廷调任他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让他担任议和全权大臣。这个时候,李鸿章已经是77岁高龄了,难不成慈禧就不能让别人来干这个差事吗?非要将上任不到半年的李鸿章召来擦屁股。
实际上,慈禧太后环顾天下,已经找不到能胜任之人,唯有在政坛上起伏近50年、外交经验丰富的李鸿章“也许”能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议和重任。当时的朝廷已经丧失了威信,之前的东南几大督抚明目张胆抗了慈禧的旨意,和列强暗中签订了《东南互保》条约。
如果这一次李鸿章照样也抗旨,慈禧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他也完全不必去背起这副重担。李鸿章可以推辞的理由很多,如年迈多病、南方不稳、不熟悉北方发生的事情,等等。随便一条,都可以堵住慈禧的嘴,让她另选他人。
即便是从李鸿章个人利益来看,他也应该推辞。李鸿章办了大半辈子的洋务运动,结果甲午战争的隆隆炮声葬送了他视为命根的北洋舰队,也宣告了他洋务运动的失败。朝廷每次战败后都是有李鸿章出来擦屁股,当然其中的很多后果也是他一手造成的,但更多的后果却和他无关。《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的名声跌入低谷,人虽未死,却被列入了“奸臣传”。
慈禧让他北上去和八国联军议和,这明摆着是要让他去背黑锅。要知道,当时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重兵屯集华北。李鸿章在这种情况下深入虎穴,想让列强议和,如果不作出巨大的让步,签订新的卖国条约,怎么能办得到?这件事要是放在张之洞身上,不用多想,他肯定是不会干的。
可是李鸿章还是去了,而且是拖着病体北上了。仔细分析起来,整个“庚子事变”其实和李鸿章并无关系,他早就被排挤出权力核心,作为旁观者却要为此负责,想必李鸿章当时的心情也是复杂的、委屈的。
那么,是什么促使李鸿章挺身而出去当这个“卖国贼”呢?答案便是他内心那颗十分脆弱的爱国之心,以及他对大清王朝的那份忠诚。可以说当时的大清朝,只有慈禧和他自己意识到,唯有他出马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持国家利益,将损失降到最低。
不可否认,晚清时期,满洲贵族当中只有恭亲王奕䜣是个难得的人才,可惜这个时候他已去世。汉臣当中,中兴四大名臣中的曾国藩、左宗棠也已故去,仅剩的张之洞虽有大才,似乎也堪重任。可是他一向以爱惜羽毛著称,李鸿章对他的评价是“书生意气”。仅办洋务来说,张之洞是一把好手,但要说和列强争长短,恐怕还不是李鸿章的对手。
《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卖国条约,不平等条约。大清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而且在财政、军事、外交甚至是思想上被列强所控制。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结果已经是最好的了。毕竟,在李鸿章的极力周旋下,条约中并没有割地的内容,在赔偿军费上虽然多达4.5亿两白银,可这已经比之前降低了一倍。
为什么直到现在仍然有一些人认为李鸿章是坏人呢?
那么,是什么促使李鸿章挺身而出去当这个“卖国贼”呢?答案便是他内心那颗十分脆弱的爱国之心,以及他对大清王朝的那份忠诚。可以说当时的大清朝,只有慈禧和他自己意识到,唯有他出马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持国家利益,将损失降到最低。不可否认,晚清时期,满洲贵族当中只有恭亲王奕䜣是个难得的人...
为什么有人说李鸿章是奸臣?
合乎逻辑的解释应该是朝廷认为李鸿章功勋卓著。不过,《异辞录》中认为,朝廷本来想让李鸿章死后配享太庙,让鹿传霖的一句话给搅黄了。原文如下:定兴鹿文端,拙于言论。内调枢廷,耳已重听,尤不能有所建白;然有时一语隽永,为福不足,为害有余。李文忠薨,闻于西安行在,两宫震悼,诏加优恤,已将侑食太庙,枢臣出拟...
自卑还是弱国无外交?李鸿章为什么会成为汉奸?
那么,李鸿章到底是好是坏呢?这个问题被提出来,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没有人会问袁世凯是不是坏人,因为基本上已经有了结论(当然我们习惯于把所有问题复杂化,偶尔会有不同的声音来讨论,但基本上不影响结论;很少有人会问辜鸿铭是好人还是坏人。这并不是说辜鸿铭一定是一个好人,而是说对这个...
历史上李鸿章算好人还是坏人
综上所述,李鸿章是一个夸领域的全才和办实事的能人,私德不差,应该算个好人。但由于历史背景和体制原因,他生前毁誉参半,死后骂名缠身,成为历史意义上的坏人。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好人或坏人。
李鸿章有什么好,为什么很多人说他不是坏人?
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但后人也多诟病李鸿章曾作出的错误决策。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
自卑还是弱国无外交?李鸿章为何成为汉奸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已经习惯了复杂地看待问题,想要简单地说清楚一个问题反而做不到了。 那么,李鸿章到底是好还是坏呢?这个问题被提出来本身就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没有人会问 袁世凯 是不是坏人,因为已基本有定论(当然,习惯于把一切问题复杂化的我们偶尔也会有不同声音来讨论,不过...
李鸿章为什么名声不好?
李鸿章到底是好是坏呢?能发出这样的疑问,本身就已经说明了李鸿章的复杂。没有人会问慈禧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这已经成了定论。也很少有人去问孔子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他与爱国或卖国根本谈不上一点关系,孔子基本远离政治是非。李鸿章太难做了,这个人太难做了。他一生的功过是非、荣誉窝囊都在外交上...
历史上李鸿章算好人还是坏人
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客观公正地看待,切忌以当代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评头论足。李鸿章本人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相反还有很高的道德操守,但作为历史人物,注定是个背负骂名的坏人。李鸿章身为翰林,不甘于养尊处优,有魄力走出书斋,自愿回乡帮办团练。作为官员,不仅有一腔报国热血...
说李鸿章是坏人的原因
当大清王朝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大门的时候,面临着内忧外患。一些封建士大夫视而不见,或者认为外国器械是奇技淫巧,把洋枪洋炮当作妖法,对他们而言,只有莫名的恐惧;或认为外国利器神妙莫测,无法学习;认为学习西方就是以夷变夏。李鸿章当时中国极少数能够正确对待西方技术的人之一,他在顽固派的阻挠...
李鸿章是坏人还是好人
李鸿章的评价 李鸿章访俄时,俄罗斯帝国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提起对李鸿章的印象时说:我认为李是一个卓越的人物,当然他是中国人,没受过一点欧洲教育,但受过高深的中国教育,而最主要的是他有一副出色的健全的头脑,善于清晰地思考,观察局势变化。正因为如此,他在中国历史上,在治理中国方面起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