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防骗能力

如题所述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问题也随之凸现,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随着就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给了许多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虚假招聘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危害了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提高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防骗能力,尽可能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上当受骗。

一、常见骗局

(一)高薪诈骗

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诈骗成功的就是高薪诈骗。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有这样的心理,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武装完毕,能够真正的走入社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凭自己的能力,理应得到较高的待遇,殊不知已经被金钱所迷惑,不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过高的评估自己。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企业,他们要的不是高学历高智商的人,他们要的是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逐渐具备高情商的人。所以大学毕业生在面对吹嘘日薪或者周薪的高回报的骗局时一定要冷静,切勿因为自己一时糊涂而被骗。

(二)传销组织诈骗

大学生被传销组织欺骗,往往都是被自己身边最好的同学或朋友迷惑。比如平时有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恰巧就在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说他们那里的工作好,待遇好,只说公司大概的位置,而不透露公司的具体名称或经营的业务,而是先用一些诸如高薪酬、好待遇等将大学生骗过去,而后实施诈骗。甚至对大学生进行培训洗脑,让他们对自己的亲朋好友实施诈骗,危害极其严重。

(三)乱收费用

有些公司通过乱收费来对大学毕业生实施诈骗。在轻松许诺工作的同时,对大学生员工提出收费各种要求,比如风险保证金、培训费、服装费、建档费等。一般让求职者交保证金的理由是一旦由于求职者的原因造成业务和客户的损失应该由求职者分担,求职心切的人在交钱后没等到上班或有机会犯错误的时候,往往就被告知招聘职位已经满了,但钱也不退还了。另外服装费、档案管理费、培训费等等实际应该是用人企业承担的成本,而求职者很少有能通过后期的培训考核的,即使通过了,骗子也会用各种苛刻的工作要求迫使求职者自己知难而退,而收取的费用是完全不会退还的。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防骗能力的措施

(一)加强就业信息获取途径和真假信息甄别教育

高校应该进一步拓宽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如: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专栏或网站,及时更新就业招聘信息和就业政策方面的最新公告。同时,帮助学生甄别招聘信息的真伪,警惕招聘中的一些异常情况,如无缘无故接到某个所谓企业的面试电话也应特别注意,想想他是如何得到自己的个人信息的,在网站仔细核实这个企业的资料,对方如果是用移动电话与学生联系的,必须索取对方公司的固定电话,并对号码进行真实性的核实;正规单位招聘一般将招聘地设在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内,当面试地点是以租用房作为应聘地点时就要提高警惕。

(二)谨慎地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

大学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协议和合同时,必须要认真关注以下几点:首先,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所签合同无效;其次,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用缩写、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达;然后,看劳动合同是否有包含了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必备内容,以免当权益受到损害时无据可依。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法律法规建设

对于大学毕业生,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学生成绩和各类获奖证书的管理,减少大学毕业生冒道德风险的机会,对于毕业生在应聘中弄虚作假的行为,同样应给予负面激励式的惩罚;还要建立毕业生诚信档案,严格规范毕业生诚信管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对于用人单位,学校和大学毕业生要增强对用人单位的鉴别意识和能力,保护毕业生的合法利益,对于参加高校招聘会的用人单位,要有严格的资质审核制度,对于只招不聘,或者以招聘为幌子干违法勾当用人单位要给予严惩,并且向社会公布不守诚信的单位名单,避免毕业生继续受骗。另外,政府要及时地向社会公布真实信息,以便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求职者做出合理、科学的双向选择,并且督促双方在就业市场上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上当受骗从而维护就业市场的和谐稳定。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受骗的现象,学校、社会及学生本人都应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注重就业过程中虚假信息的甄别,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严厉打击对大学生实施诈骗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而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顺利就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