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崤之战》弦高、皇武子、孟明三人辞令的共同特点?

如题所述

本文在弦高犒师、皇武子辞师、孟明谢赐的三段描写中,就有精彩的辞令描写,使人读后赞叹不已。弦高在“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之后说:“寡君”闻君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其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是说,我们国君听说你们大军将要从我国经过,仅派我带来这些礼物,慰劳你们的士兵。我们郑国虽不富裕,但为你们大军来此逗留作客,以准备好给你们提供粮草给养,并承担保卫工作。

秦国军队明明是为袭击郑国而来的,弦高却不与点破,用“闻君子将步师出于敝邑”,轻轻一笔带过,不说我们将做好准备,给你们以迎头痛击,却热情地表示“敢犒从者”。表面上说提供粮草和保卫的后勤安全工作我们会做,实际上警告对方,休要轻举妄动。假如打起仗来,我们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我们给养充分,能够坚持狠长的时间。这些话使秦国的将领听了不寒而栗。所以孟明作了“攻之不克,围之不继”的判断,“灭滑而还”。

弦高所说的句句是客气话,又句句是带刺的话,柔中有刚,外柔而内刚,口气谦恭,委婉得体。谦恭中带有自信,礼貌中含有尊严,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他真是一位出色的业余外交家。

皇武子辞师一段,也写的很巧妙。“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朿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哺、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逄孙、扬孙奔宋。面对杞子等人磨刀霍霍、内应的活动,郑穆公派堂皇武子去打交道,表面上是很客气的送行,实际上是下逐客令,冷言驱赶。

皇武子对秦国人说:你们在我国已经呆了许久,眼下肉干、粮食、鲜肉、牲畜等都用光了,你们要走了,我国有原圃就像你们秦国有具囿一样,你们可以打打猎,把麋鹿之类带走吧,给我们国家以休息的机会,怎么样?这里不说秦国人正在厉兵秣马,紧张的进行战斗准备,却说他们因生活必须品用尽,整理行装,准备回国。

“郑之有原圃,秦之有具囿”,似乎表现出主人的大方好客,而隐约透出秦国时刻寄予着将郑国领土占为己有的野心。“以闲敝邑”更是很客气地说出了郑国对这般不怀好意的客人实在不感兴趣,让他们赶快滚蛋。这番话一说,杞子等人知道阴谋败露,急急忙忙像丧家之犬一样的狼狈逃走了。

郑国力量较小,它想避免与秦国的武力较量,但又要维护自己的安全。皇武子的一席话,让秦国知道郑国是有所准备的,不敢贸然发起攻击。不杀杞子等人,而用很温和的手段将他们赶走,解除了后顾之忧,生动地体现出委婉曲折的含有份量的外交辞令的威力。(辞令委婉而暗含机锋)

孟明谢赐一段也极为精彩。“公使阳处父追之。……三年,将拜君赐。”孟明作为败军的首领,被晋所俘,靠着文嬴是秦穆公的女儿关系,得以从囚禁中解脱。他深知在晋国的土地上,随时都有被抓回去杀头的危险,所以急急忙忙逃命。等到阳处父追来时,他已上船。

他知道左骖之事是骗他上岸抓起来的诡计,故不上岸。他内心充满着对晋国的深仇大恨。因为晋国伏击了他的军队,使全师覆没,差点连自己也丧命。但他“稽首为礼”,话说的仍然很谦和,一开口就是“君之惠”,实际内心说的是君子愁,他因裙带关系得以避免囚禁、杀戮,却冠冕堂皇地说:襄公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至于“三年,将拜君赐”这话,似乎对晋国的恩德念念不忘,感激涕零,实际上却是咬牙切齿的表示。三年之后一定要来报仇雪恨,这是心照不宣的弦外之音。

后来还不到三年,孟明果然又率师攻晋,爆发了彭崖之战,但仍以秦军失败而告终。所以晋国人称孟明这次所统帅的复仇之军是“拜赐之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17
本文在弦高犒师、皇武子辞师、孟明谢赐的三段描写中,就有精彩的辞令描写,使人读后赞叹不已。弦高在“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之后说:“寡君”闻君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其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是说,我们国君听说你们大军将要从我国经过,仅派我带来这些礼物,慰劳你们的士兵。我们郑国虽不富裕,但为你们大军来此逗留作客,以准备好给你们提供粮草给养,并承担保卫工作。秦国军队明明是为袭击郑国而来的,弦高却不与点破,用“闻君子将步师出于敝邑”,轻轻一笔带过,不说我们将做好准备,给你们以迎头痛击,却热情地表示“敢犒从者”。表面上说提供粮草和保卫的后勤安全工作我们会做,实际上警告对方,休要轻举妄动。假如打起仗来,我们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我们给养充分,能够坚持狠长的时间。这些话使秦国的将领听了不寒而栗。所以孟明作了“攻之不克,围之不继”的判断,“灭滑而还”。弦高所说的句句是客气话,又句句是带刺的话,柔中有刚,外柔而内刚,口气谦恭,委婉得体。谦恭中带有自信,礼貌中含有尊严,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他真是一位出色的业余外交家。

皇武子辞师一段,也写的很巧妙。“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朿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哺、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逄孙、扬孙奔宋。面对杞子等人磨刀霍霍、内应的活动,郑穆公派堂皇武子去打交道,表面上是很客气的送行,实际上是下逐客令,冷言驱赶。皇武子对秦国人说:你们在我国已经呆了许久,眼下肉干、粮食、鲜肉、牲畜等都用光了,你们要走了,我国有原圃就像你们秦国有具囿一样,你们可以打打猎,把麋鹿之类带走吧,给我们国家以休息的机会,怎么样?这里不说秦国人正在厉兵秣马,紧张的进行战斗准备,却说他们因生活必须品用尽,整理行装,准备回国。“郑之有原圃,秦之有具囿”,似乎表现出主人的大方好客,而隐约透出秦国时刻寄予着将郑国领土占为己有的野心。“以闲敝邑”更是很客气地说出了郑国对这般不怀好意的客人实在不感兴趣,让他们赶快滚蛋。这番话一说,杞子等人知道阴谋败露,急急忙忙像丧家之犬一样的狼狈逃走了。郑国力量较小,它想避免与秦国的武力较量,但又要维护自己的安全。皇武子的一席话,让秦国知道郑国是有所准备的,不敢贸然发起攻击。不杀杞子等人,而用很温和的手段将他们赶走,解除了后顾之忧,生动地体现出委婉曲折的含有份量的外交辞令的威力。(辞令委婉而暗含机锋)

孟明谢赐一段也极为精彩。“公使阳处父追之。……三年,将拜君赐。”孟明作为败军的首领,被晋所俘,靠着文嬴是秦穆公的女儿关系,得以从囚禁中解脱。他深知在晋国的土地上,随时都有被抓回去杀头的危险,所以急急忙忙逃命。等到阳处父追来时,他已上船。他知道左骖之事是骗他上岸抓起来的诡计,故不上岸。他内心充满着对晋国的深仇大恨。因为晋国伏击了他的军队,使全师覆没,差点连自己也丧命。但他“稽首为礼”,话说的仍然很谦和,一开口就是“君之惠”,实际内心说的是君子愁,他因裙带关系得以避免囚禁、杀戮,却冠冕堂皇地说:襄公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至于“三年,将拜君赐”这话,似乎对晋国的恩德念念不忘,感激涕零,实际上却是咬牙切齿的表示。三年之后一定要来报仇雪恨,这是心照不宣的弦外之音。后来还不到三年,孟明果然又率师攻晋,爆发了彭崖之战,但仍以秦军失败而告终。所以晋国人称孟明这次所统帅的复仇之军是“拜赐之师。”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