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天涯海角是出自何时何意

感谢了...真诚的求答案...!!

  “天涯海角”意寓“天之边际、海之尽头”。据考证,“天涯”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乐府古诗《行行重行行》中,“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东汉蔡文姬所作著名的《胡笳十八拍》中也写有:“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南北朝时代,南朝陈国徐陵在《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中有“天涯藐藐,地角悠悠,言而无由,但以情企”的字句,这是首次出现“天涯海角”一说。
  至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浔阳春三首•春生》中说:“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叫啼鸟说来由。”“海角”与“天涯”开始被连用。
  到宋代,张世南在《游宦纪闻》中写到,“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曰天涯海角”;葛长庚在其《水调歌头》词中也写有“多少风前月下,迤俪天涯海角”的词句。
  “天涯海角”这一成语由此确立,此后在各种诗词曲赋中使用日加频繁,可以查到的历代名家有“天涯”或“海角”二字的诗词就有1500首之多。人们用“天涯海角”表达不同的心境与感怀,积淀下丰富的文化情感内涵,也在心中植下了深深的“天涯情结”。时下的流行歌曲中“天涯海角”一词也是出现频频,说明“天涯海角”依然铭刻在今天人们的心中。
  相信我们很多人都可以随口背出几条有关“天涯”、“海角”的名句,比如唐代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代唐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代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北宋晏殊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北宋苏轼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等等。
  不仅如此,从宋代开始人们还为“天涯情结”寻找满足心理寄托的地理落脚点和特定物化载体。根据各种文献记载,宋代在钦州建有天涯亭,廉州建有海角亭;明代成都设有天涯、地角二石;清代也在钦州建有“天涯亭”,在琼州海边建有“天涯海角”白石大牌坊。
  清代雍正十一年即1733年,崖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亚)知府程哲,在海滨一块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终于将“天涯海角”圈定在这海天交际、如诗如画的南国海滨,并得到了人们的公认。于是,“天涯海角”这一个带有中华民族情感的成语,便有了与之相配的历史文化景区。
  天涯海角最早的石刻乃是海判南天石刻,“海判南天”题刻是在清代康熙年间进行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地图测绘活动中,留下的地标性纪念。当时,此地作为南方海天的交汇之处,被选为中国陆地版图的南极地标点,主持测绘的苗受、绰尔代、汤尚贤三位钦差于康熙五十三年即1714年在此题字以为标志和纪念。

参考资料:天涯海角景区导游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