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伏首拜阳明“ 是 什么意思?

一生俯首拜阳明 什么意思啊?
有知道的么?
谢谢啦

一生崇拜王阳明。

王守仁,天资聪颖而不骄傲,可中流砥柱力挽狂澜于既倒,能忍常人不能忍,可成大事者大凡都是因为心境的成熟,而王守仁则不仅心境成熟,并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将智慧与现实共同结合,创造最强的学说,现在人们都在运用的知识。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的观点是错误的,是唯心的,不过他主张知行合一,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王阳明不愧是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说是圣贤并不为过。

扩展资料:

中学课本上讲王守仁是“唯心主义”,经过时代不断发展,这些年来唯心主义的影响不比唯物主义小,人们发现唯心主义也是理解世界的一种方法。而王守仁的思想,从明朝,他在世那会儿,一直延续到清朝,到民国,甚至影响到整个东南亚,在整个亚洲范围内,王守仁的思想都广为流传。

许多伟人,要等到死后才会被世人拥戴,可王守仁不一样,他在世那会儿,就已经是个非常了不得的人物。身为一个读书人,会打仗,会搞关系,人缘好,这些都归功于他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

当时宁王(就是周星驰版唐伯虎点秋香,那个动不动就要发飙的)造反,就是王守仁平定的。他充分将自己的心学思想付诸行动。宁王老巢在江西南昌,他大举进攻南京,王守仁不跟他刚正面,直接进攻宁王老巢江西,等宁王赶回来救,再给他迎头痛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生伏首拜阳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31
阳明是指王阳明,他是明代人,他主要研究和推崇的是心学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8
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回到了本土,作为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 由于他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他召回日本,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
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一片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
一生伏首拜阳明。

王阳明,明代哲学家,浙江余姚人,王阳明故居位于余姚城区龙泉山北麓、阳明西路以北的武胜门西侧。王阳明曾任兵部尚书等要职,晚年奉旨南巡,途径大余青龙赤江古码头,病故于船上,后人在此建亭以示纪念。亭中是一座大理石碑,碑西面阴刻“王阳明先生落星处”、“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冈田武彦手书”。该亭距县城13公里,每年都有大批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的学者前来凭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7-31
一生俯首拜阳明,当日本天才军事家东乡平八郎在日俄海战中大胜俄国,近代中第一次黄种人战胜白人,凯旋而归,受到众星捧月的欢迎,他亦不过看看随身携带的一枚印章,上面便是这段文字。
将介石晚年改台北的草山为阳明山,亦于如此!
所谓心学,便是强调知与行,历史上,文武全才的不少,但很少有如王守仁这样能将知与行做到如此完美的,南宋的辛弃疾可以算一个,岳飞也算一个,可是都一生太生不逢时,但为人是有胆有魄,有才有气。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的这句名言,中学老师在政治课上曾大加鞭挞过,归纳起来一个结论:王阳明是我国古代著名精神病患者。那时的书本上也很浅薄,仿佛凡是唯心主义便不是哲学,事实上我们的教科书都是学术上的霸权主义,一股乖戾之气。当时我读史不精,以为阳明只不过是一个皓首穷经的腐儒,印象类似儒林外史中摇头晃脑咬文嚼字的书生。
细读《明史》之后,才知道大谬不然,人家王阳明一点不刻板,一方面他于理学占权威地位的时代力倡心学,鼓吹知行合一,为明清启蒙思想最早源头,另一方面他正经还是威镇华夏的中兴名将,以一己之力,一介书生之身,兵出奇招,区区一月时间平定十万之众的宁王之乱。其后不阿权贵,归隐林泉潜心著学,终成一代大思想家。

关注心学,大概是从04去广东游历,本想去江门看看崖山海战遗址,可不想听哲明说当年张弘范灭宋之后所立之碑已在文革时被人毁去,我哑然,如我去北京,煤山上崇祯皇帝殉国的那课百年松树一样,文革都被毁去。

但不想江门原来是陈白沙的故居,在这个大力打击唯心学的学术霸权时代,想必大家知道不是很多,算起来话,王阳明是心学始祖,陈白沙则有如孔孟,老庄如此继承和发扬的关系了!

知与行,换成通俗的话说就是知识与实践,当世之人但凡两者做全者,无一不是成功之人,当今天之人,何须去拜读国外所谓的成功学,换句话来说,就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当罗马和希腊被蛮族入侵,野蛮践踏文明,欧洲从此倒退落后几百年堕入黑暗,但人家文艺复兴,从几百年前的古典中参透现在,鉴于罗马共和制度而发展为当今共和制度,从希腊的消失已久的体育传统中,发展当今世界各国所狂热的奥林匹克,08年,我们也期待着。

如此可以说,欧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古典中的参透,人家文艺复兴了,是因为丢失的东西找回来了,而我们呢,则准备全盘西化了,自己的找不回,不如向别人讨点剩余的,同时仿佛也滋生了寓言中狐狸的脾性,越发认为其实我们丢掉的本来就是毒草。

有俗谚云:百无一用是书生。大抵读书人都是软骨头,这一认识,今天似乎颇已成为常识,甚至中国的落后也仿佛是文人误国的原因。不过优秀读书人出生的曾国藩硬是带领一群优秀的读书人打败了二流读书人洪秀全领导的一群流氓无产者,而我们的毛主席虽然提倡枪杆子,却似乎也是实实在在受过教育的。其实蔑视儒生或者儒学的倾向,全是倒因为果,文人的万马齐喑,实在明代之后。

且不说苏武在西伯利亚牧羊十九年而节操仍在,陆秀夫,文天祥以身就义,就明末夏完淳父子。王阳明的同乡黄宗羲等人,都至死气节不失,而至满清压制言论,惟国人为奴才,野蛮践踏文明,国人才逐渐麻木不仁,脊梁骨尽断,何来百无一用是书生。

此生俯首拜阳明。

参考资料: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