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释诗经里面的《黍离》?

如题所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黍离》这首诗歌: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黍离》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毛诗序》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今人多从此说。西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庄稼茂盛,国已衰灭,诗人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

全诗采取复沓的手法,写景依次递进,情感层层加强。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抽穗,最后结了籽。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情感受到了触动,“中心如醉”——已经忧伤到了心神错乱的地步,“中心如噎”——悲痛难以下咽,欲哭无泪,情感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全诗以“彼黍离离”兴,一排排茂盛的禾苗在风中摇曳,搅荡了诗人的心神;诗人的“行迈靡靡”、辗转徘徊也如这禾苗的身姿一样;同时,诗人的忧伤也如这禾苗的生长般在疯长。于是诗人感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不知“我”的人肯定占大多数;知“我”的人,除了“谓我心忧”,又能有什么作为呢?顶多是能够一道“行迈靡靡”罢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人内心里大概是有自己的答案的。不过他却不把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以至于人们把这种悲哀称作“黍离之悲”。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也影响深远,南宋词人姜夔的著名词作《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就有句子“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读之使人不禁联想到这位“行迈靡靡”的周大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7
诗经王风中的“黍离”篇是反映东周社会现象的重要诗篇之一。由于 西周最后一个统治者周幽王的残虐无道。政治腐败,人民痛苦,导致了 异族的大举入侵和诸侯的武力干涉。幽王被杀,王室衰微,原来统一全 盛的周朝中央政权已经不可能再雄踞关中以建瓴之势统治王朝了。
为了安全,被晋、郑两国拥立的周平王采取重大决策,把国都由镐 京 (今陕西西安及其附近地区) 迁到雒邑 (今河南洛阳及其附近地 区)。历史上的“平王东迁”开始了诸侯列强并立,五霸纷争,王室只作 为被利用偶像的东周时代。
《黍离》篇正是写于东迁以后时期。作者身份从诗中看来是一位经 常出使四方的爱国官吏。他在《黍离》诗中用当时诗歌的体裁抒写他为 人民、为国家的一片忧伤悲愤的心情。
第2个回答  2021-04-27
不是大家都在茂密的田间里面工作,但是有一个人却在田间里走来走去,突出了这个人的情感状态。
第3个回答  2021-04-27
《黍离》是周朝一位大夫所作的歌词,意在感概山河破碎,故地重游物是人非。故国王宫已然成了土地,种满了粮食。粮食长的越好,就与国家衰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心生惆怅。
第4个回答  2021-04-27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主要表达的是看着自己的国家整一步一步走向衰败哦悲伤之情。彼黍离离是一种内心伤感之情从弱到强的表达方式。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