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是君子之学 阅读 答案

孔丽德写的。

  一、答案:
  1、下列有关“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A、“仁”与孝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仁”是孝的根本。
  B、“仁”是孔子提出来的,而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学说又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
  C、不管是做人、为政、交友,还是天命、经济、生态,孔子、孟子等思想家都贯以“仁”的精神。
  D、中华礼仪之所以具有恒世价值,是儒家“仁”之思想寓于其中之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以文化教养引领社会风尚的文明之路是孔子开创的,其内核是仁爱。
  B、“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认为人天生是善的,“仁、义、礼、智”四德一直根于心。
  C、反求诸己是儒家的思维方式,它要求人们遇到事情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先从自身查找原因。
  D、实现“仁者爱人”这一儒学思想,需要通过教育与社会风俗来培育。
  3、下列有关作者的写作目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抓住儒学的核心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重建中发挥作用。
  B、儒学思想认为做仁者应该先尽孝,作者呼吁社会上要大力倡导孝悌之风,为子女者应该满足父母衣食所需,方为尽孝。
  C、所谓的“社会精英”带歪了社会风气,因此,作者呼吁社会应该弘扬儒家的仁学精神,让社会精英有恻隐仁爱之心。
  D、作者希望人们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思维方式与体系,学习做人的道理。

  二、文章
  儒学是君子之学
  孔德立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开创了以文化教养引领社会风尚的文明之路。这种文明之路的内核是以仁爱为基础的和平之路。孔子认为,社会秩序的好坏取决于人们的文化教养程度。文化教养的表现就是内心之德与外在之行的统一,具有这种文化教养的人即为‚文质彬彬‛的君子。从这个意义来说,儒学是君子之学。儒学的社会价值就是先培育尽可能多的君子,再通过君子的言行与修为引领社会风尚。 ‚仁者爱人‛,‚仁者,人也‛,一个有仁爱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懂规矩,有教养,敬他人,待人接物做到‚温、良、恭、俭、让‛。这样的人就是君子。仁爱是君子之爱。 要做仁者,须先尽孝道。人们常说‚孝敬‛,没有‚敬‛则不能称‚孝‛,‚敬‛是‚孝‛的实质。有人认为,只满足父母的衣食需求,就是尽孝。孔子批评说,如果对父母没有敬,只有物质供养,这就与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古代天子以孝治天下,做天下孝道的表率,倡导全天下的孝悌风尚,抓住了仁政的根本问题。
  孔子没有明说人性是善的,但是仁爱之人,必定是善的,否则,何谈仁爱?孟子提出了性善论与仁政学说,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孟子说人天生是善的,是说人都有善的萌芽(善端),后天把善的萌芽培育起来,使之生长、壮大,‚仁、义、礼、智‛四德根于心,人就是一个道德的人、文化的人。
  以仁学为中心,孔子、孟子等儒家阐发了做人、为政、交友、天命、经济、生态等多领域的德目,其中一以贯之着‚仁‛的精神。儒家的思维方式是反求诸己,出了问题先从自身上查找原因,而不是推卸责任、埋怨他人。
  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重建中发挥作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就要抓住儒学的核心价值,而抓住核心价值就要有系列的维护‚仁‛的举措。
  仁之本在孝。首先,社会上要大力倡导孝悌之风,孝悌之风起,仁爱友善、诚实守信的价值观自然应运而生,其他社会问题亦可迎刃而解。仁爱的传播依赖君子的引领。社会精英有礼仪教养,有仁爱之心,就会形成君子之德风的社会示范效应。如果社会各领域的杰出人才无礼仪,缺仁爱,则会出现‚士人无廉耻,社会无风俗‛的现象。当前,社会道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所谓的‚社会精英‛把风气带歪了。弘扬儒家的仁学精神,就是要使社会精英有恻隐仁爱之心,‚以不忍人之心,施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
  固仁之基在教育。仁爱精神必须通过教育与社会风俗来培育,因而儒家特别重视教育,重学习。孔子自信自己是好学的人,‚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一切道德品质、礼仪教养都必须通过学习来获得,一个人所能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方式只能是学习,而不是其他外在力量。此之所谓‚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中国文化有独
  特的思维方式与体系,西方文化有其优长,但就做人的道理来说,不能用单纯的科学来证明。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只是科学的奴役,技术的操作者,没有责任感,没有担当,没有爱心,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
  儒家以‚仁‛寓于‚礼‛之中,给中华礼仪文明注入了恒世之价值,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儒家的仁爱精神之于当代社会与人类文明的智慧与思想需要我们不断挖掘、阐发、践行,使之根于心、施之行。
  (选自 2015年02月02日《光明日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07
19.我们要弘扬儒家的仁学
20.①先尽孝道;②仁爱的传播依赖君子的引领;③仁爱精神必须通过教育与社会风俗来培养。
21.道理论证,通过引用孔子的话,证明了后天教育对于培育仁爱精神的重要性,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