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报告

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要写三点出来)
1.
2.
3.

实验原理:

实验结论:

详细一点。。。 感激不尽、。。

实验目的:1、认识化学变化
2、掌握一些基本操作
实验现象:(要写三点出来)
1. 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2. 管口有水珠
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原理:碱式碳酸铜---加热---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4

第2个回答  2008-09-05
实验题目 硫酸铜中铜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碘法测定铜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熟悉滴定操作;掌握移液管的使用。
3、进一步掌握分析天平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二价铜盐与碘化物发生下列反应:
2Cu2++4I-=2CuI↓+I2�I2+I-=I3-析出的I2再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2S2O32-=S4O62-+2I-由此可以计算出铜的含量。
nCu2+=nS2O32-�mCu2+=(CNa2S2O3VNa2S2O3)×10-3×MCu2+
WCu2+=mCu2+/m硫酸铜试样 MCu2+=64.0
上述反应是可逆的,为了促使反应实际上能趋于完全,必须加入过量的KI;但是KI浓度太大,会妨碍终点的观察。同时由于CuI沉淀强烈地吸附I3-离子,使测定结果偏低。如果加入KSCN,使CuI(KspΘ=5.05×10-12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KspΘ=4.8×10-15)CuI+SCN-=CuSCN↓+I-���这样不但可以释放出被吸附的I3-离子,而且反应时再生出来的I-离子与未反应的Cu2+离子发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较小的KI而能使反应进行得更完全。但是KSCN只能在接近终点时加入,否则SCN-离子可能直接还原Cu2+离子而使结果偏低:
6Cu2++7SCN-+4H2O=6CuSCN↓+SO42-+HCN+7H+��� 为了防止铜盐水解,反应必须在酸溶液中进行。酸度过低,Cu2+离子氧化I-离子不完全,结果偏低,而且反应速度慢,终点拖长;酸度过高,则I-离子被空气氧化为I2的反应为Cu2+�离子催化,使结果偏高。大量Cl-离子能与Cu2+离子形成配离子,I-离子不能从Cu(Ⅱ)的氯配合物中将Cu(Ⅱ)定量地还原,因此最好用硫酸而不用盐酸(少量盐酸不干扰)。矿石或合金中的铜也可以用碘法测定。但必须设法防止其它能氧化I-离子的物质(如NO3-、Fe3+离子等)的干扰。防止的方法是加入掩蔽剂以掩蔽干扰离子(例如使Fe3+离子生成FeF63-配离子而掩蔽),或在测定前将它们分离除去。若有As(V)、Sb(V)存在,应将pH调至4,以免它们氧化I-离子。�
三、试剂及仪器�
0.02mol.L-1Na2S2O3标准溶液;2.0mol.L-1H2SO4溶液;1%HCl溶液;10%KSCN溶液;10%KI溶液;1%淀粉溶液;硫酸铜试样。酸式滴定管,锥形瓶(250mL),FA/JA1004型电子天平,称量瓶。
四、实验步骤�
1、精确称取硫酸铜试样0.1~0.2(每份重量相当于20 ~30mL0.02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于250毫升锥形瓶中;
2、加2.0mol.L-1 H2SO4溶液3毫升和水30毫升溶解。加入10%KI溶液7~8毫升,立即用0.02mol.L-1 Na2S2O33标准溶液滴定至呈浅黄色;
3、然后加入1%淀粉1毫升,继续滴定到呈浅蓝色。再加入5毫升10%KSCN溶液,摇匀后溶液蓝色转深。再继续滴定到蓝色恰好消失,此时溶液为米色CuSCN悬浮液,即为终点。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
WCu2+=(CNa2S2O3VNa2S2O3)×10-3×MCu2+ /m硫酸铜试样

测定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m硫酸铜试样/g
2.0mol.L-1 H2SO4/ mL
10%KI/ mL
10%KSCN/ mL
1%淀粉/ mL
VNa2S2O3终读数/mL
VNa2S2O3初读数/mL
VNa2S2O3/mL
CNa2S2O3/mol•L-1
W Cu2+ %
W Cu2+(均值)%
W Cu2+(理论值)
六、结果讨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