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翻译

《蔡文姬》和《赠黎安二生序》的原文翻译

陈留人董祀的妻子,是同乡蔡邕的女儿,名叫琰,字文姬。她博学有才,又精通音律。嫁给河东人卫仲道。后来丈夫死了,又没有儿女,就又回到娘家。兴平年间,天下动乱,文姬被胡人的骑兵俘获,沦落到南匈奴左贤王手中,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生了两个儿子。曹操向来和蔡邕交情好,痛心他没有后人,就派使者用金银宝玉把她赎回来,重新嫁给董祀。

董祀做屯田都尉,犯法该判死罪,文姬到曹操那儿去为这事求情。当时公卿、名士以及远方的使者宾客坐满了一屋子,曹操对宾客们说:“蔡伯喈的女儿在外头,今天让各位见见她。”等到文姬进来,蓬着头,赤着脚,叩头请罪,声音清亮,很会说话,那意思非常辛酸悲哀,大家都因此而变了脸色。曹操说:“我确实同情你(和董祀),但是判决的文书已经送出去了,怎么办?”文姬说:“您马厩里有上万匹俊马,还有数不清的猛士,为什么舍不得让人骑一匹快马(追回文书),救助一个将死之人呢?”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了,就追回判决的文书,原谅了董祀的罪过。当时天气还很寒冷,又赐给她头巾和鞋袜。曹操又问道:“听说夫人家里原来有很多的古典书籍,还能记得起来吗?”文姬曰:“从前我过世的父亲留下的书籍四千余卷,因我远离家乡处境艰难,没有能保存下来的,现在能记得背诵出来的,才只有四百多篇罢了。”曹操说:“现在我应该派十个书吏到你那里去抄写。”文姬说:“我听说男女有别,按照礼制男女之间不能亲口传授。请给我纸笔(自己抄写),是用楷书还是草书全听您的命令。”于是就(凭记忆)抄写,送给曹操,文章没有遗漏和错误。后来她感伤自己悲愤的遭遇,写了两首《悲愤诗》。

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屈驾前来看我。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气势壮阔,风格雄伟,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的时候,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 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古文,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现在请您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
世上迂阔的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你们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迂阔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像我的迂阔可就大了。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既然这样,那么我将对你们说些什么好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贤之道了。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这样就一定能够在古文、时文;道、世俗这方面作出选择。
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