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天下让;恭而无礼则劳

如题所述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注:“泰”也作“太”,“得”也作“德”,见《论语集释》。

周王朝早先的祖先叫周太王。周太王有三个儿子,老大叫泰伯,在古语中,“泰”和“太”是相通的,泰伯也叫太伯;老二叫仲雍;老三叫季历。

孔子说“三以天下让”,就是泰伯和仲雍曾经有三次当王的机会,但他们三次都推辞了。孔子感慨,泰伯的德行真是高尚到了极致,愿意三次将天下让给别人。

“民无得而称焉”在《论语》中多次出现,大意是老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描述,有时候是好到没办法法形容,有时候是坏到没办法形容。此处是指泰伯三让天下的行为高尚到没有语言可以形容。

在这里,“让”非常重要,泰伯三让天下的举动让孔子大加赞誉,因为礼的核心就是让。

对于孔子来讲,不争是一种美德。

我们总会担心,如果真的什么都不争,那会不会最终什么都得不到?实际上,懂得礼让才是拥有的前提,拼命去争抢,未必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孔子习惯了礼让,反而得到了很多别人不敢想的东西,比如了不起的地位和名誉。各国君主以及极高的礼遇接待他,将他奉为老师。

有人问子贡孔子:“孔子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他不是不争吗?”

子贡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孔子正是用温、良、恭、俭、让作为原则来生活的,自然而然的得到了别人的尊重。

关于让的结果如何,能不能得到,更不必去计较。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孔子说:“太恭敬而不以礼节之,可能会徒劳无功;太谨慎而不以礼节之,则会显得一个人胆怯;太勇猛而不以礼节之,这可能会闯祸;太直率而不以礼节之,可能会显得有些尖刻。如果居上者能真心爱护下属,下属们也会崇尚仁爱;如果居上者能真心爱护故旧,下属们也不会冷漠无情。”

孔子倡导中庸之道,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度。

孔子说,如果没有以礼进行节制,再好的美德也会变质。

“恭而无礼则劳”,恭敬当然是美德,但若没有以礼节之,就会表现得过分恭敬。比如,年轻人过年回家走亲访友,有的亲戚招待人时的态度特别热情,甚至“无微不至”到了侵犯人隐私的境地。也许他们只是发自内心的、单纯的想要恭敬待人,但是表现过了头,难免让人感觉到被冒犯了。

还有的人可能心思并不单纯,他想得到一些支持,所以表面上恭恭敬敬,一味的打躬作揖,但因为没有掌握好尺度和分寸,结果忙前忙后反而不能如愿。

再比如,我们与国外友人接触,如果不了解外邦礼仪,只是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对人好,热情之至,反而有可能会触犯到对方的禁忌。

“恭而无礼则劳”,功而无礼,对方不会接受,只能白白的消耗自己的精力。

“慎而无礼则葸”,大意是谨慎当然是好事,但如果谨慎过头,没有以礼节之,就会变得懦弱,遇到什么状况都畏畏缩缩,不敢站出来,不敢表达自己。比如在公共场合看到人偷东西,不敢出面制止,甚至连喊一声的勇气都没有。

这是极常见的一种状况。不少人因为太过谨慎,导致变成了老好人,甚至变成了“平常之恶”,因为平时不愿意为正义发声,导致最后成了恶的帮凶。

孔子说谨慎也要有尺度,要知道自己的节制在哪里。

“勇而无礼则乱”,勇而无礼的人容易放纵、斗狠,甚至犯上作乱。孔子提倡“三达德”——智、仁、勇,说明他非常认同勇敢这种素质,但是他也同样需要边界、规范、尺度。

“直而无礼则绞“,“绞”在古语当中叫“绞刺”,即伤害、挖苦、讽刺之意。如果一个人过分直率,就很容易变得刻薄。

直而无礼则绞,古代皇帝给大臣所定的罪名中,有个常见的词叫“谗曲卖直”,有的大臣抬棺上殿,标榜着要对皇帝掏心窝子,然后把皇帝骂一顿,骂完之后等着皇帝杀他,以为可以因此名垂青史。这看似直言进谏,实则要挟皇帝,这就是“卖直”。如果一个人直得过分,缺乏礼的约束,就会流于刻薄、偏激。

直心是道场。真正的直心,是合乎于道,是不以自我为中心而表现出来的待人真诚的态度,是无心。倘若已直为名头来掩饰个人修养的不足,那会对别人造成无形的伤害。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笃”是笃厚之意,君子对自己的家人、亲属,都能笃厚善待,悉心关爱,老百姓自然会效仿,所有人都会有一颗仁厚之心。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堰”,君子会如同春风化雨般给老百姓带来影响,君子仁厚,老百姓才会愈加宽厚平和。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在此处“偷”常常被解释为冷漠无情、薄情寡义。意思是如果君子能够与故旧保持好的联系,不轻易的抛弃,不因为自己的地位提升而忽视他们,老百姓也不会变得薄情寡义。

孔子说的这一段话,其实分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中庸之道,第二部分讲君子上位时应该怎样做。

合乎礼,就是要知道规范的边界在哪里,如果不知道,就要问清楚。好比孔子进太庙的时候,每事问。别人质疑他,说孔子哪知道礼,孔子说将不懂的礼节问清楚,就是礼。

没有人天生就懂礼。人在年轻的时候,难免会失去尺度,做一些过犹不及的事情,有时也许会恭而无礼、慎而无礼,这都不要紧。但我们要懂得反思,要慢慢的去探寻事情的边界,弄清楚做事情的分寸,以礼节之。不偏激、不极端、不莽撞,不伤害别人,这才是合乎礼节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