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造成北宋中期军事积极弱局面的原因

如题所述

造成北宋中期军事极弱的原因有多个方面,1、北宋统治者对军事力量的刻意压制。北宋重文轻武,主要是因为唐朝的灭亡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藩镇军事力量过于强大,威胁到了中央政府。所以北宋统治者实行了军官 将领的轮换制(具体什么制记不清) 导致了将领和部下之间的互不相知 这虽然解决了军队叛变的问题 但是却也让将领对自己的军队了解甚少
不能“知己”,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削弱。2、国防经费不足。北宋极为富庶,但是冗官冗兵冗员也极为严重,再加上土地兼并严重,占有大量的土地的贵族官员纳税少,而老百姓占有土地很少却承担极为严重的税负,所以导致政府可用财力严重不足,军事经费自然大大缩水。3、军事实力不足。燕云十六州被辽国占据,关中以西被西夏所占据,北宋的主要将领和士兵大多来自南方,平均身体素质比不上北方人,且缺少战马,没有成建制的骑兵,因此在与少数民族的作战中,往往只能据城固守,自然在形势上处于被动防守的境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22
1.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在汉唐时期,土地兼并的现象往往是在王朝的中后期比较严重,而北宋不一样,一开始土地兼并的现象就十分严重,这是为什么呢?北宋统治者实行“田制不立”(指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建立不起来)、“不抑兼并”(指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土地兼并不加干预)的土地政策,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因而北宋前期土地兼并的现象就十分严重,到了北宋中期,更达到了“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严重地步。
2.农民的反抗斗争
以往的农民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的后期,如秦、两汉和唐朝,而北宋则在一开始,阶级对立就十分突出,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汉唐是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统治政策,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而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再加上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农民和士兵的起义,不但“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强如一火”,而且从以前北宋政府统治力量较薄弱的边远地区发展到统治较强大的腹心地区,严重威胁着北宋的封建统治。
3.“三冗”(冗官、冗兵、冗费)弊政
冗官的原因:一方面统治者用“分化事权”的办法,防止文武官员专权,结果导致官僚机构日益膨胀,另一方面科举制的改革,导致官吏人数激增。同时,大官僚的子孙、亲属、门客还可以以“恩荫”受官。
冗兵的原因:主要在于募兵、养兵制的弊端。宋初大量编练禁军,后来为缓和阶级矛盾,采取“养兵”政策,政府在发生饥荒的地方“募兵”,这些措施导致北宋兵员剧增,到宋仁宗时,军队人数已达120多万。同时,由于兵员素质低下,操练不勤,战斗力削弱,形成“积弱”局面。
冗费的原因:冗官、冗兵必然导致官俸、军费开支增大,再加上每年送给辽、西夏大量银绢,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形成“积贫”的局面。
4.辽、西夏的威胁
北宋实行“守内虚外”的军事政策,在辽夏贵族集团的掠夺和讹诈面前显得卑躬屈膝,软弱无力,始终受到辽和西夏的威胁和进攻,面临严重的边患危机。
分析完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由来及表现后,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内外交困,错综复杂。面对这种岌岌可危的局面,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无不焦虑和愤慨。他们为挽救危局而纷纷呼吁革除弊政,振兴朝政,以从根本上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并先后开展了以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为代表的改革运动。边关防守日益松弛,国家财政状况每况愈下,宋仁宗被迫进行“庆历新政”,以改善这种局面。原因在于宋辽以前的时候连年交战,国力损失巨大,再加上“澶渊之盟”的签定,北宋国力更加下降。宋仁宗时,财政枯竭,西夏又连年攻宋,北宋无力再支持财政,出现了经济萧条的局面。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