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汪曾祺散文读后感,600-800字,要高品质,谢谢了@

急 啊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我与我比我第一。”
  
  这是汪曾祺晚年时说过的一句话。是十分喜欢的一个老人。
  
  人的气质,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是决定了的。这句话,我相信。
  
  有些人天生是合群的,热闹的,有些人却偏好独处,安静。有些人是豪迈的,有些人却是婉约的。
  
  天生的气质改变起来会很难,也会很痛苦。
  
  汪老先生在一篇《谈风格》的散文中说过:一个人的风格是和他的气质有关系的。布封说过:“风格即人。”中国也有“文如其人”的说法。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趋舍不同,静燥异趣。杜甫不能为李白的飘逸,李白也不能为杜甫之沉郁。苏东坡的词宜关西大汉执铁棹板唱“大江东去。”柳耆卿的词宜十三四女郎持红牙板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他说自己的作品不是悲剧,缺乏崇高的,悲壮的美。“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这是一个作家的气质所决定的,不能勉强。”
  
  写这些文字时,已是他的晚年。
  在跟在别人后头空空洞洞地喊了十来年的大江东去后,他说,我发现自己是一个只会写小桥流水,不擅写大江东去的人。
  
  写作的三个阶段:一.模仿 二.摆脱 三.自成一家。他说自己都经历过。“我现在岁数大了,已经无意与使自己的作品象谁。别人怎么写我已经模糊了,我只知道自己是这样写的,就这样写了。”
  
  谈到影响过他的作家,说,很少看了,然而,
  
  菌子已经没有了,但是菌子的气味还留在空气里(契克夫语)
  
  影响,是仍然存在的。
  
  喜欢汪老先生文字中流露出来的一派天真,以及对世间寻常万物的怜惜珍爱之情。
  他的文字很淡,所写的小说不大有跌宕曲折的情节,更多的是意境之美。如青橄榄,十分耐嚼,回味甘甜绵长。
  读他的文字,时常会激起我对平凡世俗烟火生活的感激欣赏之心。是一遍一遍重读亦不觉厌倦的好文字。
  
  每次炒波菜,都会自说自话,汪老先生说,炒菠菜要少动铲,一动就黄了。:)
  
  很久以前读过他的一则小品,记忆深刻,原文现在已经找不着了。是这样的场景:秋天,落叶满地,一辆汽车飞驰而过,叶子们跟在漫天扬起的尘土中追逐着汽车。汽车远去,渐渐消失。追不上了。叶子甲对叶子乙说,哼!我们不理他了,我们自己玩,哦!
  
  契克夫说,告诉我你读的是什么书,我就可以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看见舞台上起劲表演的同伴,曾心有慕羡之情,希望自己也可以如她们般善言、合群、八面玲珑、懂周旋,敢要求....于是,很努力。发现很难,并感觉疼痛。因为真的不是那样的质地。
  
  其实也没有关系。
  
  因为不擅言辞,因此喜爱写字。因为不擅周旋,因此更多时间独处思考。因为不擅交际,因此对已然在手的情谊分外爱惜。因为不擅要求,因此多宽容体谅之心。因为生活平淡,因此格外敏感与细微处的美丽。
  
  还是决定做自己好了。想来想去,还是开心比较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15
一是学到一些理论知识。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国汉字的独特性和意义,他说中国汉字是用来看的,不是说的。许多诗歌一朗诵就没有以前的东西了,所以他反对朗诵诗歌和散文。他主张一字一字的认真扣字眼,沈从文的《边城》不到七万字,但写了半年。汪曾祺的散文同样从一个一个的字来看没有什么独特。但当放到一起那种行云流水的洒脱真的很奇妙。他主张刻画人物不应该描写太多,而应该从环境、声音、颜色等各个方面进行描写和烘托。如何组织文章?他说他是先在头脑里面对整个文章有了轮廓以后才写的。要先有个整体的构思。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静坐时想出来的。

二是他的散文风格朴素、简练。人人看了都会明白,都能看懂,正是师承了沈从文的特点。虽然朴素,但那是一种文学修辞,文学语言,不是方言,没有在语言上的研究和大师的本领,是写不出那样的文字的。汪曾祺也说到老师沈从文、老舍他们是怎样练字的。汪曾祺本人家学渊源深厚,爱好广泛,上小学时,他的祖父就给他教《论语》,写小论文“义”,这就相当不错了,我上小学时,除了会放羊、掏鸟窝之外,文化的东西是绝缘的。汪曾祺散文我觉得最值得称道的是那种“真”,一点没有矫揉造作的嫌疑。是真情、真语言。尤其是那种语言真是难得,是应该让我们这些后辈好好揣摩的。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现在好多人写的文章喜欢辞采华丽,但内容空空。不舒服,很令人别扭,不真实。由于爱好广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草木性灵、历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风土、艺术文物…….都有涉及。但最真的是写人物的部分,尤其是对师友、家世、父亲、母亲等的回忆文章写的最美。令人陶醉,表现出他的善良、和蔼、真实。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对父亲的回忆,父子之间是那样自由、平等、融洽。《我的母亲》中对三位母亲的回忆。虽然两位是继母,但却充满了感情和幸福。

三是他的用情。他对任何人都是友好的。如对西南联大的诸多师友的回忆中,我们就能感觉到他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情。很纯真,很自然,我觉得做人就应该像他一样。对任何人都很友好,对任何事都很认真。且那种追求自然、朴素的养生之道也值得我学习。文中提到的他的老师的一些为人处世,待客之道,修身养性我觉得对我影响还是很大的。那都是真人真事,人在生活中应该保持一颗童心,不要装腔作势。看书就是学习嘛。学文章,学做人,都很重要。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